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循证教育:理论架构与行动网络

被引:13
作者
吴南中 [1 ]
李少兰 [2 ]
陈明建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3]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育; 循证教育; 理论架构; 行动网络;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3.05.005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040110 ;
摘要
教师循证教育由于架构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备受研究者关注。然而,受实践中提问不当、制证不足、取证不力、成证不良和用证不能的桎梏而推进缓慢,亟待突围。文章以人工智能作用于教师循证教育的过程为分析框架,梳理教师循证教育中人、证据和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多重关系,发挥人工智能在辅助制证、取证和用证上的作用,以此推动教师循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并建构了基于人工智能平台、证据分类分层逻辑、内容关联管理和进化机制为基础的教师循证教育理论模型。在模型中,人工智能平台通过证据分类和内容管理,作用于教师证据获取、使用和优化的全程,最终通过人机协同的教师教育实现循证价值。要实现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教育,需要涵盖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多元行动网络,以利益为“中介点”建构循证教育联盟,在有效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循证教育系列系统化、推进循证教育正规化以及互动广泛化两个支架上,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演进并逐渐扩散。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循证教育溯源及其困境 [J].
陈露茜 ;
苏艺晴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2, 43 (04) :44-52+113
[2]   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J].
张春华 ;
胡婷玉 ;
杨会彦 .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43 (04) :85-91
[3]   西方循证教育学推演:理论、方法及启示 [J].
柳春艳 ;
杨克虎 .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43 (03) :25-31
[4]   回归教育学的精准教学——走向人机协同 [J].
王良辉 ;
夏亮亮 ;
何文涛 .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 (12) :108-114
[5]   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循证逻辑:理论框架与研究议程 [J].
包国宪 ;
刘强强 .
南京社会科学, 2021, (01) :75-83
[6]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循证学习探究 [J].
柳春艳 ;
丁林 ;
杨克虎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7) :55-61
[7]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教室驾驶舱的设计与实践——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J].
吴南中 ;
夏海鹰 ;
黄治虎 .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30 (03) :101-107
[8]   计算教育学:内涵与进路 [J].
刘三女牙 ;
杨宗凯 ;
李卿 .
教育研究, 2020, 41 (03) :152-159
[9]   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三重境界 [J].
曹培杰 .
教育研究, 2020, 41 (02) :143-150
[10]   发展中的循证教育学:多元特征与研究前景 [J].
柳春艳 ;
李秀霞 ;
杨克虎 .
图书与情报, 2018, (03) :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