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含煤岩系泥岩粘土矿物组成及环境意义
被引:26
作者:
罗忠
[1
]
邵龙义
[1
]
姚光华
[2
]
邓光明
[3
]
汪浩
[1
]
韩俊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2]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所
[3] 重庆市地质队
来源:
关键词:
滇东;
黔西;
粘土矿物;
泥岩;
含煤岩系;
上二叠统;
沉积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2 [粘土岩(泥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形成于陆相到海陆过渡相环境中,其泥岩的粘土矿物组成可以反映这种环境背景。该区泥岩粘土矿物类型以高岭石和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为主,伊利石次之,局部层段见较少绿泥石及蒙皂石。垂向上,高岭石在富源后所矿区、盘县盘关矿区剖面中下部(即宣威组中、下段和龙潭组)含量偏高;伊利石在织金矿区剖面上部(长兴组)和下部(龙潭组下段)含量明显偏高,而在剖面中部(龙潭组上段)偏低;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在后所矿区、盘关矿区、纳雍矿区占绝对优势,而在织金矿区仅在剖面中部含量较高,并与伊利石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蒙皂石含量很少,仅出现于盘关矿区和织金矿区剖面的上部和下部。粘土矿物的上述分布特征可大致反映出龙潭早期为海侵期,龙潭晚期为海退期,长兴期为新的更大的海侵期。平面上,从陆到海,即从滇东的冲积平原河流体系,向东经盘关向斜的上三角洲平原、纳雍的过渡带三角洲平原,到织金的下三角洲平原及潮汐平原,高岭石含量急剧减少,伊利石含量逐渐增加。最为明显的是从滇东河流体系到黔西三角洲—潮坪体系之间高岭石含量骤然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