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插秧量对东北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王建林
徐正进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杂交稻; 常规稻; 产量; 插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东北杂交稻与常规稻的产量形成过程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杂交稻的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常规稻 ,这主要得益于杂交稻后期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移率较高。在产量结构上 ,杂交稻的穗粒数多、千粒重大 ,但穗粒数的优势主要来源于二次枝梗 ,这也造成了杂交稻的结实率偏低 ,成为限制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瓶颈。进一步发挥杂交稻的杂种优势 ,需要从提高后期光合能力和提高结实率两方面入手。杂交稻与常规稻有各自适宜的栽培方式 ,插单苗有利于提高杂交稻的平均穗重、千粒重、结实率 ,并最终使产量提高 ;而插3苗更适于常规稻生产力的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365 / 3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超高产杂交粳稻辽优3225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J].
代贵金 ;
王彦荣 ;
蔡伟 ;
王岩 ;
华泽田 .
辽宁农业科学, 2000, (02) :52-53
[2]   杂交水稻育种材料和方法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程式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3) :38-42
[3]   水稻株型育种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王建林 ;
徐正进 ;
魏树和 .
辽宁农业科学, 2000, (04) :23-27
[4]  
作物生理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张宪政主编, 1992
[5]   北方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J].
杨振玉 .
作物学报, 1998, (06) :840-846
[6]   从C418的育成看北方杂交粳稻“水涨船高”形势 [J].
张忠旭 ;
杨振玉 .
杂交水稻, 1999, (06)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