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信息化水平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基于门限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22
作者
李博 [1 ,2 ]
张文忠 [2 ,3 ]
余建辉 [2 ,3 ]
机构
[1] 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服务业发展; 信息化水平; 全要素碳生产率;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门限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719 [服务业];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1201 ;
摘要
基于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增长率,并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方法,探讨在服务业发展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中信息化水平的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多数省份实现了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多数省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进。2服务业发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受到信息化水平的制约。当地区信息化水平低于一定门限值时,服务业发展对于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推动作用较为有限;而当地区信息化水平超过一定门限值时,服务业发展将对当地全要素碳生产率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53 / 96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与碳排放趋势预测 [J].
朱永彬 ;
王铮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2) :1579-1586
[2]   中国区域碳生产率波动的因素分解 [J].
张成 ;
王建科 ;
史文悦 ;
李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0) :41-47
[4]   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机制、次序与空间模式 [J].
胡安俊 ;
孙久文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4) :1533-1556
[5]   中国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及提升潜力 [J].
吴晓华 ;
李磊 .
经济地理, 2014, 34 (05) :105-108
[6]   产业转入、转出的影响因素与布局特征——基于中国城市四位数制造业的分析 [J].
孙久文 ;
胡安俊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5) :97-104
[7]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地区差距的发展与解释——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 [J].
李博 ;
李清彬 .
资源科学, 2013, 35 (06) :1194-1201
[8]   技术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碳生产率 [J].
林善浪 ;
张作雄 ;
刘国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36-45
[9]   基于DEA模型的全要素碳生产率与影响因素研究 [J].
张丽峰 .
工业技术经济, 2013, 32 (03) :142-149
[10]   基于前沿分析方法的中国工业部门广义碳生产率指数测算及变化分解 [J].
赵国浩 ;
高文静 .
中国管理科学, 2013, 21 (01)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