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与碳排放趋势预测

被引:16
作者
朱永彬 [1 ]
王铮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排放; 消费偏好; MIDO模型; 跨期优化;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已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时期,同时产业升级也是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本文通过构建分部门跨期优化模型,以需求驱动和产业部门供给为基础,假设中国的消费偏好模式不断向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趋近,对消费偏好导向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方向及碳排放趋势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农业和衣食制造部门比重将呈下降趋势,其他服务业部门比重会不断提高。在中国当前消费偏好模式下,重工业、交通运输、化工和金属等高耗能部门的比重仍将增加,而转向美国消费偏好模式后,这些部门的比重都将下降。交通运输和化工部门比重在转向欧盟消费偏好模式后略有提高,转向日本偏好模式后交通运输部门比重将提高,而金属部门比重将下降。受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中国未来能源消费总量呈倒U型趋势:在中国、欧盟、日本和美国消费偏好模式驱动下,能源消费总量依次下降,对应的能源高峰在2810~2166 Mtoe之间,累积排放量在94~72.6 Gt C之间。美国的消费偏好模式由于倾向于低碳的服务业部门,因此更有利于节能减排。
引用
收藏
页码:1579 / 15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其减排潜力分析 [J].
朱永彬 ;
刘昌新 ;
王铮 ;
史雅娟 .
中国软科学, 2013, (02) :35-42
[2]   能源活动CO排放不同核算方法比较和减排策略选择 [J].
杨喜爱 ;
崔胜辉 ;
林剑艺 ;
徐礼来 .
生态学报, 2012, 32 (22) :7135-7145
[3]   最优增长路径下的中国碳排放估计 [J].
王铮 ;
朱永彬 ;
刘昌新 ;
马晓哲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559-1568
[4]   影响全国与北京工业能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对比分析 [J].
赵晓丽 ;
杨娟 .
中国能源, 2009, 31 (05) :19-25
[5]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降耗效应测算及其实现策略研究 [J].
郭广涛 ;
郭菊娥 ;
席酉民 ;
孟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4) :44-49
[6]   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建议 [J].
戴彦德 ;
周伏秋 ;
朱跃中 ;
熊华文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4) :29-37
[7]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 [J].
周勇 ;
李廉水 .
产业经济研究, 2006, (04) :68-74
[8]  
How much CO 2 emissions will be reduced through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f China focuses on domestic rather than international welfare?[J] . Yongbin Zhu,Yajuan Shi,Zheng Wang.Energy . 2014
[9]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sub-sectors to structure effect and intensity effects on industry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 from 1993 to 2003[J] . Donglan Zha,Dequn Zhou,Ning Ding.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2007 (4)
[10]  
Factors shaping aggregate energy intensity trend for industry: Energy intensity versus product mix[J] . Na Liu,B.W. Ang.Energy Economics . 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