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干预——一种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新范式

被引:14
作者
张鸽子 [1 ]
卜丹冉 [1 ]
姒刚彦 [1 ,2 ]
机构
[1]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2] 香港体育学院运动科学部
关键词
正念; 接受; 心理训练; 运动员;
D O I
10.16038/j.1000-6710.2012.12.011
中图分类号
G804.8 [运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以认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方法PST(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主张通过控制内部心理过程,减少"消极"的内部心理体验,来帮助运动员达到理想竞技状态即"最佳心理状态",但是这种心理训练范式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有效支持。与PST不同,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法MAC(The 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 Approach),不要求对内部心理经验进行控制,并以不加判断的"接受"内部经验为基础,允许消极想法和情绪的存在,但是不过多的关注它们,同时仍把注意力放在与行为表现任务有关的线索上,并作出与表现任务有关的行为投入,其理论假设和干预策略、干预技术都与传统的心理训练范式PST有着显著的不同,本文对MAC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介绍。
引用
收藏
页码:1109 / 11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正念疗法:东西方心理健康实践的相遇和融合 [J].
石林 ;
李睿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4) :566-568+565
[2]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 [J].
曾祥龙 ;
刘翔平 ;
于是 .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 (07) :1020-1026
[3]   望闻问切——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社会—文化脉络初探 [J].
姒刚彦 ;
蒋小波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6 (03) :191-195
[4]   正念疗法——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J].
熊韦锐 ;
于璐 .
医学与社会 , 2011, (01) :89-91
[5]   追求“最佳”还是强调“应对”——对理想竞技表现的重新定义及心理训练范式变革 [J].
姒刚彦 .
体育科学, 2006, (10) :43-48+53
[6]   静修与心理健康 [J].
郭永玉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5) :75-81
[7]  
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 熊韦锐.吉林大学 2011
[8]  
“接受”与“改变”—两种不同理念指导下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韧性干预研究[D]. 刘海楠.武汉体育学院 2012
[9]  
正念[M]. 海南出版社 , (美) 卡巴金 (Kabat-Zinn, 2009
[10]  
A 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based approach to athletic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J] . Frank L. Gardner,Zella E. Moore.Behavior Therapy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