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成藏模式——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被引:8
作者
万志峰 [1 ]
夏斌 [1 ,2 ]
林舸 [2 ]
李俊廷 [3 ]
刘宝明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超压盆地; 油气成藏模式; 莺歌海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超压沉积盆地分布广泛,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超压盆地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超压地层不仅是有利的生油层,亦是有效的封盖层;异常高压流体活动改善储层物性,控制圈闭形成与分布;超压流体活动形成断层、裂缝,改善油气运移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通过研究提出了超压盆地漏斗状网毯式油气成藏模式,指出高压底辟体是超压盆地油气成藏之核心,油气在高压驱动下沿漏斗状输导体系运移到底辟体上覆低势区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彭传圣 ;
石砥石 .
石油学报, 2008, (06) :791-796
[2]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运移模式 [J].
金博 ;
刘震 ;
李绪深 .
地质科学, 2008, (04) :810-823
[3]   沉积盆地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的影响 [J].
万志峰 ;
夏斌 ;
何家雄 ;
刘宝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2) :219-223
[4]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J].
孟元林 ;
黄文彪 ;
王粤川 ;
孙洪斌 ;
殷秀兰 ;
肖丽华 ;
高建军 ;
胡宝林 .
沉积学报, 2006, (04) :461-467
[5]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钟志洪 ;
王良书 ;
夏斌 ;
董伟良 ;
孙珍 ;
施央申 .
地质学报, 2004, (03) :302-309
[6]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带热流体活动对天然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J].
王振峰 ;
何家雄 ;
解习农 .
地球科学, 2004, (02) :203-210
[7]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油气成藏条件及机理 [J].
陈中红 ;
查明 ;
曲江秀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2) :97-102
[8]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9]   莺歌海盆地超压流体活动与断裂系统的相互关系 [J].
殷秀兰 ;
李思田 ;
杨计海 ;
张启明 .
地球学报, 2002, (02) :141-146
[10]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 [J].
查明 ;
曲江秀 ;
张卫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