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乌鲁木齐大气PM2.5对质粒DNA的损伤研究
被引:5
作者:
苏都尔克热木拉
[1
]
胡颖
[2
]
迪丽努尔塔力甫
[1
]
邵龙义
[2
]
买丽克扎提买合木提
[1
]
机构:
[1]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PM2.5;
氧化性损伤;
质粒DNA评价法;
乌鲁木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3.1 [对人体的危害];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乌鲁木齐大气PM2.5样品,使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不同季节PM2.5的氧化能力,并进行氧化性毒性与相应气象因素和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具有冬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PM2.5全样和水溶部分氧化能力的季节差异较大,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具有冬季最大,春季和夏季之次,秋季最低.冬、春、夏、秋季大气PM2.5全样的TD30(PM2.5对质粒DNA造成破坏达到30%所需要的颗粒物的剂量)平均值分别为440,491,503,515μg/mL,水溶部分分别为474,721,666,600μg/mL.绝大部分PM2.5样品全样的TD30值均小于水溶部分样,表明全样的毒性大于相应的水溶部分样.全样TD30值与平均温度显著(P<0.05)正相关,表明寒冷的天气/季节可能造成PM2.5的高毒性.水溶样TD30值与风速显著(P<0.01)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的风速和低的相对湿度可能跟较低和较高的PM2.5的毒性有关.PM2.5氧化性损伤能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表明仅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来评价大气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大小的方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吸附的有害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786 / 79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