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的耦合关系

被引:55
作者
杜虎 [1 ,2 ]
彭晚霞 [1 ,2 ]
宋同清 [1 ,2 ]
王克林 [1 ,2 ]
曾馥平 [1 ,2 ]
鹿士杨 [1 ,2 ]
时伟伟 [1 ,2 ,3 ]
唐成 [1 ,2 ,4 ]
谭秋锦 [1 ,2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3]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4] 广西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耦合关系; 喀斯特峰丛洼地; 不同生态系统; 土壤; 植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喀斯特峰丛洼地草丛、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个生态系统24个样地(20m×20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结构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特征,选取代表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35个指标,对不同生态系统及整个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与土壤主要养分、土壤矿质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沿草丛、灌丛、次生林、原生林的顺向演替发展,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V)>10.00的科、属、种及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次生林,群落结构最佳值出现在顶级群落原生林;喀斯特峰丛洼地景观异质性高,各生态系统影响因子不同,土壤微生物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其次为灌丛;不同集团因子的典范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标与土壤氮素、Al2O3、Fe2O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真菌和细菌关系密切。因此,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制定相应的培育管理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的空间异质性 [J].
彭晚霞 ;
宋同清 ;
曾馥平 ;
王克林 ;
刘璐 .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04) :815-822
[2]   伊犁河谷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 [J].
徐远杰 ;
陈亚宁 ;
李卫红 ;
付爱红 ;
马晓东 ;
桂东伟 ;
陈亚鹏 .
植物生态学报 , 2010, (10) :1142-1154
[3]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空间格局及环境解释 [J].
宋同清 ;
彭晚霞 ;
曾馥平 ;
王克林 ;
覃文更 ;
谭卫宁 ;
刘璐 ;
杜虎 ;
鹿士杨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03) :298-308
[4]   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细菌代谢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 [J].
何寻阳 ;
王克林 ;
徐丽丽 ;
陈洪松 ;
张伟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12) :2590-2596
[5]   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复合退化控制与重建模式 [J].
彭晚霞 ;
王克林 ;
宋同清 ;
曾馥平 ;
王久荣 .
生态学报, 2008, (02) :811-820
[6]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J].
张伟 ;
陈洪松 ;
王克林 ;
张继光 ;
侯娅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68-73
[7]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 [J].
曾馥平 ;
彭晚霞 ;
宋同清 ;
王克林 ;
吴海勇 ;
宋希娟 ;
曾昭霞 .
生态学报, 2007, (12) :5110-5119
[8]   浑善达克沙地中部丘间低地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环境关系 [J].
宋创业 ;
郭柯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1) :40-49
[9]   人为干扰(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于立忠 ;
朱教君 ;
孔祥文 ;
胡万良 ;
谭学仁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57-3764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 [J].
焦菊英 ;
马祥华 ;
白文娟 ;
焦峰 ;
温仲明 .
土壤学报, 2005, (05) :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