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体回弹在大庆油田形成过程中的贡献

被引:3
作者
田丰华
姜振学
夏淑华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抬升剥蚀; 物理模拟; 砂体回弹; 成藏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含油气盆地目的层之上普遍存在剥蚀卸载的问题,以卸载时下伏饱和介质必然发生回弹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剥蚀卸载过程中的砂体回弹对大庆油田形成的相对贡献。岩心回弹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大庆油田青山口组储层的砂岩回弹应变最大可达1.143%,并与有效上覆压力存在着指数关系,影响应变的主要因素是轴向应力和砂岩的粒度。在大庆油田目的层之上两次重要的剥蚀卸载事件中,砂体回弹所泵吸的油气资源量为(0.8984~2.6952)×108t,占大庆油田总资源量的1.45%~4.35%,因而认为砂体回弹可能是大庆油田成藏的机理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地层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贡献初探 [J].
田丰华 ;
姜振学 ;
张晓波 ;
夏淑华 .
地质学报, 2007, (02) :277-283
[2]   砂岩回弹物理模拟实验 [J].
姜振学 ;
田丰华 ;
夏淑华 .
地质学报, 2007, (02) :246-251
[3]   地层抬升过程中的砂体回弹作用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J].
姜振学 ;
庞雄奇 ;
金之钧 ;
关德范 ;
李玉喜 .
地球科学, 2004, (04) :420-426+482
[4]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J].
尹伟 ;
吴胜和 ;
王子煜 ;
夏东领 .
地学前缘, 2003, (04) :619-628
[5]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 [J].
邹华耀 ;
郝芳 ;
蔡勋育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2) :45-50
[6]   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J].
金之钧 ;
谢方克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1-6+16
[7]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异常低压体系及其成因机制 [J].
解习农 ;
焦赳赳 ;
熊海河 .
地球科学, 2003, (01) :61-66
[8]   东营凹陷低压系统的特征及成因机制 [J].
刘晓峰 ;
解习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66-69
[9]   沉降及抬升过程中温度对流体压力的影响 [J].
夏新宇 ;
宋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3) :8-11+17
[10]   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定年分析油气藏形成期 [J].
王飞宇 ;
郝石生 ;
雷加锦 .
石油学报, 1998, (02) :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