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咸化环境的形成与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

被引:17
作者
李伟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演化; 浅海陆棚; 海陆交互; 前陆盆地; 陆内坳陷; 咸化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长期以来都是地质学家争论与关注的重点。为此,基于大量构造演化、沉积与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上三叠统川中、川西地区的地层对比方案,同时认为:①晚三叠世咸化环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印支中后期古隆起上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大量盐岩、膏岩的剥蚀及盐分的长期输入,也正由于此,造成了晚三叠世中晚期许多类似海相沉积的古生物与矿物的形成,并使其煤系泥岩呈现低姥植比与富含甲基甾烷的咸化环境特征;②该区晚三叠世沉积演化经历了浅海陆棚—滨浅海、前陆盆地与陆内坳陷盆地等3个演化阶段,其早期存在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中期存在潮湿与咸化环境并存下的陆相河湖沼泽沉积、晚期发育潮湿较咸化条件下的河湖沼泽沉积,早期—中期沉积受控于印支中后期的古地形,晚期沉积受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的隆升影响严重,并发生沉积中心的向东、向南迁移;③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巨厚层砂岩主要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及滨浅湖滩坝等沉积微相在不同区块以不同比例叠合而成,不能简单地以一种沉积微相来概括。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8+134 +1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再谈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J].
何鲤 ;
李梅 ;
熊亮 ;
冉飞 ;
廖震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6) :28-33+123
[2]   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J].
罗启后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6) :21-27+122
[3]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 [J].
郑荣才 ;
李国晖 ;
雷光明 ;
李楠 ;
罗清林 ;
陈虎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6) :12-20+121
[4]   四川盆地须二段综合成岩相特征研究 [J].
段新国 ;
宋荣彩 ;
李国辉 ;
李楠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1) :7-14+7
[5]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评价及天然气成藏机理 [J].
杨威 ;
谢增业 ;
金惠 ;
施振生 ;
谢武仁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2) :10-15+120
[6]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方向 [J].
周进高 ;
辛勇光 ;
谷明峰 ;
张建勇 ;
郝毅 ;
李国军 ;
倪超 ;
吕玉珍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2) :16-19+121
[7]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类型与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J].
李伟 ;
邹才能 ;
杨金利 ;
王坤 ;
杨家静 ;
吴亚东 ;
高晓辉 .
沉积学报, 2010, 28 (05) :1037-1045
[8]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沉积特征及勘探潜力 [J].
陈汉军 ;
胡佑华 ;
刘殊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07) :13-16+126
[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有利储层展布与勘探方向 [J].
魏国齐 ;
杨威 ;
金惠 ;
谢增业 ;
施振生 ;
谢武仁 ;
朱秋影 ;
刘满仓 ;
李德江 ;
沈珏红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01) :11-14+135
[10]   四川盆地泸州西部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期次 [J].
杨玉祥 ;
李延钧 ;
张文济 ;
李其荣 ;
隆辉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01) :19-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