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前进地区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制约

被引:12
作者
唐文龙 [1 ]
杨言辰 [1 ]
李骞 [2 ]
毛向军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
关键词
岩浆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壳重熔; 造山后阶段; 伊春前进地区;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7.01.007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伊春前进地区地处伊春延寿成矿带中部,区内Mo、Cu、Pb、Zn、Ag等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且成矿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研究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酸性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上以富铝钾、贫镁铁,且经历了较大的分离结晶作用为特征。岩石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有明显的负铕异常。研究表明,前进地区岩浆岩为造山后阶段岩石圈伸展体制下导致地壳碱性至高钾钙碱性地壳岩石重熔的产物。通过对研究区岩浆岩成因、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的讨论,确认该区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岩浆活动的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伊春地区上游新村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成因及就位机制 [J].
刘宝山 ;
马永强 ;
吕军 ;
张金莲 ;
张大鹏 ;
郝永红 .
地质与资源, 2005, (03) :170-175+191
[2]   姚安和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毕献武 ;
胡瑞忠 ;
彭建堂 ;
吴开兴 ;
苏文超 ;
战新志 .
岩石学报, 2005, (01) :115-126
[3]   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作用 [J].
郭锋 ;
范蔚茗 ;
王岳军 ;
林舸 .
岩石学报, 2001, (01) :161-168
[4]   张广才岭岩石圈结构及盆岭构造 [J].
孙加鹏 ;
张兴洲 ;
杨宝俊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1) :26-29+48
[5]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区域成矿演化 [J].
尹冰川 ;
冉清昌 .
矿床地质, 1997, (03) :44-51
[6]  
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成矿系列及其演化[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韩振新, 2004
[7]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中刚等编著, 1989
[8]  
Using geochemistry data: evaluation, presentation, interpretation .2 Rollinson. H. John Wiley & Sons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