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四川黄龙钙华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35
作者
刘再华 [1 ,2 ]
田友萍 [3 ]
安德军 [4 ]
王海静 [1 ]
唐淑 [4 ]
张金流 [1 ]
孙海龙 [1 ]
刘彦 [1 ]
张清明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关键词
钙华; 成因; 颜色; 形成年代; 地表水渗漏; 人为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本文对作者十余年来在四川黄龙(世界遗产地)的钙华研究成果和最新的一些监测发现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公众更好地了解黄龙、保护黄龙提供科学基础。主要结果和结论是:(1)黄龙钙华的形成是由于地球深部高分压的CO2在碳酸盐岩补给区产生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当其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时,由于泉水的CO2分压远远高于空气,泉水中的CO2大量逸出,结果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积;(2)黄龙钙华的颜色以黄色为主色调,主要是在雨季因雨水冲刷土壤向水中混入泥沙的缘故;而在旱季,钙华主要形成于清亮干净的泉水,因此,钙华的颜色呈现出纯净碳酸钙沉积的本色-白色。这也是黄龙洞钙华剖面年层中出现黄-白相间亚层的原因;(3)高精度的铀-钍同位素测年表明,黄龙钙华主体是全新世以来形成的;(4)地表水向地下河的漏失是黄龙地表水日益减少,导致钙华体表面干涸,从而气生蓝藻大量滋生,致使某些钙华变黑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尽早采取防渗补水措施;(5)旅游活动已对黄龙钙华景观产生影响,包括上游人为践踏使下游钙华池淤塞,以及磷酸盐污染使硅藻等过度繁殖和钙华沉积速率可能降低等,因此,必须尽早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41 / 8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四川黄龙沟源头黄龙泉泉水及其下游溪水的水化学变化研究 [J].
王海静 ;
刘再华 ;
曾成 ;
刘香玲 ;
孙海龙 ;
安德军 ;
唐淑 ;
张清明 .
地球化学, 2009, 38 (03) :307-314
[2]   四川黄龙沟天然水中的深源CO2与大规模的钙华沉积 [J].
刘再华 ;
K Yoshimura ;
Y Inokura ;
M Noto ;
曹云 .
地球与环境, 2005, (02) :1-10
[3]   四川黄龙沟景区钙华的起源和形成机理研究 [J].
刘再华 ;
袁道先 ;
何师意 ;
曹建华 ;
游省易 ;
W.Dreybrodt ;
U.Svensson ;
K.Yoshimura ;
R.Drysdale .
地球化学, 2003, (01) :1-10
[4]   GeochemicalfeaturesofthegeothermalCO2-water-carbonaterocksystemandanalysisonitsCO2sources——ExamplesfromHuanglongRavineandKangding,Sichuan,andXiage,Zhongdian,Yunnan [J].
刘再华 ;
袁道先 ;
何师意 ;
张美良 ;
张加桂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0, (06) :569-576
[5]   地热CO2-水-碳酸盐岩系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CO2来源──以四川黄龙沟、康定和云南中甸下给为例 [J].
刘再华 ;
袁道先 ;
何师意 ;
张美良 ;
张加桂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209-214
[6]   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以我国几个典型岩溶地区为例 [J].
刘再华 ;
袁道先 ;
何师意 .
地质学报, 1997, (03) :281-288
[7]   四川黄龙—九寨自然风景区冷水型钙华成因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J].
卢国平 .
矿物岩石, 1994, (03) :71-78
[8]   四川黄龙钙华的形成 [J].
刘再华 ;
袁道先 ;
W.Dreybrodt ;
U.Svesson .
中国岩溶, 1993, (03) :4-10
[9]   岷山岩溶区的灰华沉积 [J].
朱学稳 ;
周绪伦 .
中国岩溶, 1990, (03) :56-70
[10]  
Thickness and stable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easonal climate-controlled sub-annual travertine laminas in a travertine-depositing stream at Baishuitai, S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J] . Zaihua Liu,Hongchun Li,Chengfeng You,Naijung Wan,Hailong Sun.Environmental Geology .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