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

被引:46
作者
余悦 [1 ,2 ,3 ]
机构
[1]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2] 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3]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自从200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发布活动开展,使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也成为一场热烈的"学术运动"。回顾十年来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学术路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学者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 / 2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中国文化与上海世博会 [J].
余悦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8) :14-23
[2]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J].
杨建林 ;
苏新宁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33 (02) :5-8
[4]   学术运动对于常规科学的负面影响——兼谈民俗学家在非遗保护运动中的学术担当 [J].
施爱东 .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03) :10-14+219
[5]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
董晓萍 .
文化遗产, 2009, (01) :9-13+157
[6]   试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扮演的角色和应做的工作 [J].
牟平 ;
牟梅 ;
李彤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178-181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 [J].
巴莫曲布嫫 .
民族艺术, 2008, (01) :6-17
[8]   民俗“文化遗产化”的理念及其实践——2003年至2005年日本民俗学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综述 [J].
才津裕美子 ;
西村真志叶 .
河南社会科学, 2008, (02) :21-27
[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其保护原则 [J].
王云庆 ;
赵林林 .
档案学通讯, 2008, (01) :71-74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法理视角 [J].
汤静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05)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