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被引:14
作者
刘性全 [1 ,2 ]
侯吉瑞 [3 ]
付博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油源断裂; 区域性盖层; 断—盖空间匹配; 断—盖时间匹配; 分布层位; 南堡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研究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根据油气输导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中浅层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分布层位的控制作用表现:(1)如果东营组二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90~95m,无论馆陶组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多大,则油气主要分布在东三、四段(简称东二段、馆三段);(2)如果东二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90~95m,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130~150m,则油气除分布在东三、四段外,还可以分布在东一段和馆四段;(3)如果东三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90~95m,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130~150m,明下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90~95m时,则油气从下至上均有分布.3套区域性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断裂输导油气的大量时期,可有效封住断裂输导运移来的油气,这是导致3套区域性盖层之下油气相对富集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5 +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J].
李宏义 ;
姜振学 ;
董月霞 ;
王旭东 ;
齐立新 .
现代地质, 2010, 24 (04) :755-761
[2]  
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活动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J]. 史冠中,王华,徐备,姜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10(02)
[3]   贝尔凹陷大一段下旋回泥岩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 [J].
牟敦山 ;
李润琪 ;
孙源 ;
刘玮盈 ;
石巍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34 (03) :1-5+59+120
[4]   我国高储量丰度大中型气田形成的盖层封闭能力有效性 [J].
赵玉珍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03) :6-10+120
[5]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J].
范柏江 ;
刘成林 ;
柳广弟 ;
朱杰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5 (02) :13-17+21+108
[6]   南堡凹陷古近纪幕式裂陷作用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J].
姜华 ;
王华 ;
林正良 ;
方欣欣 ;
赵淑娥 ;
任桂媛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976-982
[7]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 [J].
周天伟 ;
周建勋 ;
董月霞 ;
王旭东 ;
常洪卫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1) :12-17
[8]   准噶尔南缘前陆冲断带盖层封闭能力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J].
刘江涛 ;
李杰 ;
杨景勇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9, (01) :12-16+119
[9]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J].
董月霞 ;
汪泽成 ;
郑红菊 ;
徐安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424-430
[10]   南堡凹陷周边古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J].
成永生 ;
陈松岭 ;
王海 ;
藏锋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 (01)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