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40
作者
范柏江 [1 ,2 ]
刘成林 [1 ]
柳广弟 [1 ]
朱杰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断裂系统; 形成机制;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7+21+108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 [J].
周天伟 ;
周建勋 ;
董月霞 ;
王旭东 ;
常洪卫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1) :12-17
[2]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J].
董月霞 ;
汪泽成 ;
郑红菊 ;
徐安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424-430
[3]   南堡凹陷晚新生代X型断层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J].
周天伟 ;
周建勋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1) :20-27
[4]   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的新发现 [J].
郑红菊 ;
董月霞 ;
朱光有 ;
王旭东 ;
熊英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385-391+450
[5]   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J].
郑红菊 ;
董月霞 ;
王旭东 ;
张水昌 ;
张大江 ;
朱光有 ;
熊英 ;
于海东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1) :78-83
[6]   中小型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与成藏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J].
罗群 ;
吏锋兵 ;
黄捍东 ;
周海民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6) :560-565+573
[7]   冀东南堡凹陷关键成藏时刻主要断裂封闭性分析 [J].
谢建磊 ;
杨坤光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5-8+113
[8]   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综述 [J].
杨占宝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1) :43-48+70
[9]   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 [J].
徐亚军 ;
杨坤光 ;
马乾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619-621
[10]   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J].
周海民 ;
魏忠文 ;
曹中宏 ;
丛良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4) :34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