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东扩”现象与地理分布格局变迁——以入侵种欧金翅和家八哥为例

被引:21
作者
马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鸟类区系; 东扩; 新纪录; 物种入侵; 动物地理学; 新疆;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4.007
中图分类号
Q958.2 [动物地理学、动物分布(动物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鸟类善于飞行,区系组成复杂,是自然界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依据130多年的经典文献资料,再结合30多年来动物地理学研究结果,通过在全疆范围内的实地调查,新旧分布区GPS卫星定位,在地图上点线测距,对42种鸟类(隶属11目、22科、35属)入侵或扩张的性质、路径、距离、速度进行分析和估测。新疆约有10%的种类存在明显东扩倾向,物种入侵度0.099 5,东扩距离600~1 300 km或者更远。分析原因,鸟类繁殖区域或分布区域的变化与以往的"灭四害"运动造成种群密度降低而形成"真空"地带,外来物种乘虚入侵。国人长期的捕鸟与吃鸟习惯,人们的放生行为,灭鼠和灭虫引发的真空和天敌数量锐减,持续的环境污染造成诸如麻雀(Passerspp.)、喜鹊(Pica pica)和乌鸦(Corvusspp.)绝迹,全球气候转暖改变了一些物种的迁移规律,人工绿洲扩大与相互贯穿,为外来生物扩散创造了条件。绝大多数种类属于自然扩散,约占91%,只有少数种类属于"人为引入"。71.4%的入侵种已经逐渐变成留鸟或繁殖鸟。以欧金翅(Carduelis chloris)为例,它最初只出现在伊犁谷地,在向东拓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越境、定居、繁殖、建群、扩散等一系列过程,每年东扩距离50~70 km,经过10余年已经从一个迷鸟、旅鸟、冬候鸟,变成了夏候鸟、繁殖鸟、留鸟。一些种类的扩散或入侵可能是辐射状的,在局部表现为"东扩"。受时空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种类的扩张原因不明。在新疆,有"东扩"倾向的种类远不止这42种,一些小型鸟类,如鹨、莺、雀和鹀类等,其拓殖规模尚不清楚。由于扩张过程会遇到种种阻力,如个体之间的联系与繁殖群体数量不足,还会出现野生物种自然杂交、遗传侵蚀、基因污染和种族灭绝现象。新纪录频繁出现(约占57%)以及鸟类东扩都是环境剧烈变化的一个佐证。
引用
收藏
页码:540 / 5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1] 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 科学出版社 , 郑光美主编, 2002
  • [12] 中国鸟类分布名录[M]. 科学出版社 , 郑作新著, 1975
  • [13] 新疆南部的鸟兽[M]. 科学出版社 , 钱燕文等著, 1965
  • [14] 加强对外来物种的预警和管理
    塔西买买提
    艾沙江
    木哈拜提
    [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3) : 70 - 73
  • [15]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贾文明
    周益林
    丁胜利
    段霞瑜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S1) : 195 - 200
  • [16] B型烟粉虱与浙江非B型烟粉虱的竞争
    臧连生
    刘树生
    刘银泉
    阮永明
    万方浩
    [J]. 生物多样性, 2005, (03) : 181 - 187
  • [17]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
    徐海根
    强胜
    韩正敏
    郭建英
    黄宗国
    孙红英
    何舜平
    丁晖
    吴海荣
    万方浩
    [J]. 生物多样性, 2004, (06) : 626 - 638
  • [18] 新疆鸟类环志简报
    马鸣
    Paul Leader
    英克劲
    Geoff Carey
    [J]. 干旱区研究, 2004, (02) : 183 - 186
  • [19]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的若干问题
    黄建辉
    韩兴国
    杨亲二
    白永飞
    [J]. 生物多样性, 2003, (03) : 240 - 247
  • [20] 历史上新疆白鹳的地理分布区域考证
    马鸣
    [J]. 干旱区地理, 2002, (02) : 139 -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