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24
作者
李锐
机构
[1]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医院脑电图室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创伤严重度; 精神病学;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4.04.010
中图分类号
B845.67 [灾害、事故、伤害与心理];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661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61名患者中为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者176名(26.6%),中重度PTSD者268名,检出率43.3%。PTSD总分及反复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社会功能受损4个维度与SCL-90总分及9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7~0.636,P<0.001)。PTSD总分及4个维度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15~0.538,P<0.001)。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并积极寻求应对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01 / 5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四川灾区教师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其气质特征的关系研究 [J].
张帅 ;
刘文 ;
张秀琼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6) :677-680
[2]   5·12地震后一般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查 [J].
唐龙 ;
景璐石 ;
贺伟 ;
李琴 ;
李瑞 ;
杨彪 ;
左显会 ;
何静 ;
黄国娇 ;
冯文静 ;
范方敏 ;
张帅 ;
贾雪 ;
庞敏 ;
曹进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6) :730-732
[3]   车祸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研究 [J].
梁美英 ;
罗银秋 ;
李焕平 .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 16 (03) :236-237
[4]   汶川地震灾后半年及1年都江堰安置点432例群众心理状况对照研究 [J].
袁茵 ;
杨德华 ;
毛文君 ;
张涛 ;
胡珉 ;
代光智 ;
何江军 ;
冉茂盛 ;
陈丽云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7) :831-833
[5]   60例汶川地震经历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 [J].
杨帆 ;
白祥军 ;
刘开俊 ;
田利华 ;
胡耑 ;
周锡渊 .
重庆医学, 2009, 38 (23) :2987-2988+2990
[6]   创伤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J].
廖建梅 ;
任辉 ;
黎宁 .
重庆医学, 2009, 38 (21) :2711-2713
[7]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J].
程云 ;
费莹莹 ;
李铮 ;
陈妮 .
护理学杂志, 2008, (22) :16-18
[8]   特大爆炸事故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初步研究 [J].
徐唯 ;
宋瑛 ;
梁爱民 ;
董红兵 ;
胡刚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09) :603-606
[9]   Dissociative symptoms in acute stress disorder [J].
Harvey, AG ;
Bryant, RA .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1999, 12 (04) :67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