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敖尔盖铜矿中-酸性侵入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23
作者
郭志军 [1 ]
周振华 [1 ]
李贵涛 [2 ]
李进文 [1 ]
武新丽 [3 ]
欧阳荷根 [3 ]
王挨顺 [4 ]
向安平 [1 ]
董旭舟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特征; 埃达克岩; 印支期; 敖尔盖铜矿; 大兴安岭南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敖尔盖铜矿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大地构造归属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本次研究所采样品为矿区大面积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5.4±1.8)Ma(MSWD=1.4),为该区印支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敖尔盖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SiO2≥56%(65.03%-70.11%),Al2O3≥15%(14.45%-15.49%),MgO<3%(1.18%-1.61%),Y<18×10-6(5.85×10-6-6.83×10-6),Yb≤1.9×10-6(0.416×10-6-0.637×10-6),Sr>400×10-6(380×10-6-642×10-6),LREE/HREE=11.60-12.24,δEu=1.00-1.18。说明其来源较深,形成压力较大。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岩体的εNd(t)值(+3.9-+4.4)较高,同时(87Sr/86Sr)i值(0.70380-0.70412)较低,且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较年轻,为578-657 Ma,指示源岩物质可能来源于新元古代形成的亏损地幔。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古亚洲洋在本区消失后,该岩体是在挤压构造背景下,由新元古代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同时通过对比区域岩浆活动并结合大地构造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南段印支期岩体随着年龄由老到新,其形成构造环境从挤压转为伸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86 / 150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内蒙古大井矿区及外围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成矿时间的约束 [J].
江思宏 ;
梁清玲 ;
刘翼飞 ;
刘妍 .
岩石学报, 2012, 28 (02) :495-513
[2]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晚二叠-早三叠世过铝花岗岩定年及成因 [J].
柳长峰 ;
杨帅师 ;
武将伟 ;
张华锋 .
地质学报, 2010, 84 (07) :1002-1016
[3]   中蒙边境中段花岗岩时空分布特征及构造和找矿意义 [J].
童英 ;
洪大卫 ;
王涛 ;
史兴俊 ;
张建军 ;
曾涛 .
地球学报, 2010, 31 (03) :395-412
[4]   内蒙古林西早中生代O型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王冬兵 ;
刘勇胜 ;
宗克清 ;
高长贵 ;
徐娟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6) :31-38
[5]   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研究的重要进展和问题 [J].
陈衍景 ;
翟明国 ;
蒋少涌 .
岩石学报, 2009, 25 (11) :2695-2726
[6]   中国不同时代O型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J].
张旗 ;
金惟俊 ;
熊小林 ;
李承东 ;
王元龙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3) :432-447
[7]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音乌拉二叠纪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张玉清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 28 (04) :329-338
[8]   内蒙古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张万益 ;
聂凤军 ;
江思宏 ;
刘妍 ;
许东青 ;
郭灵俊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3) :177-184
[9]   内蒙古东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区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鲍庆中 ;
张长捷 ;
吴之理 ;
王宏 ;
李伟 ;
桑家和 ;
刘永生 .
中国地质, 2007, (05) :790-798
[10]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