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1年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

被引:14
作者
来婷婷 [1 ,2 ]
王乃昂 [1 ,2 ]
高翔 [1 ,2 ]
杨亦宁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兰州大学干旱区气候变化与水循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景观结构; 景观格局;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4.01.005
中图分类号
X36 [自然保护区划及其管理];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990、1996、2002、2007和2011年5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用材林、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沙地面积减小,防护林和荒漠草原面积呈现波动变化。研究区景观类型主要转化特征是沙地和草地转为耕地、用材林和水域,防护林、沙地与荒漠草原间存在相互转化。景观动态度逐年增大,表明人类干扰强度逐年增加。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区域主导景观由以沙地为主的自然景观向以用材林为主的经营景观过渡,区域主导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总体景观动态产生影响。1990-2007年,区域景观多样性程度逐渐增加,斑块形状不规则化程度增加,分布趋向分散和破碎化的混合排列。2007-2011年,区域景观多样性程度降低,斑块形状规则程度增加,分布趋向集中连片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分析 [J].
刘晶 ;
刘学录 ;
侯莉敏 .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05) :795-805
[2]   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武威市为例 [J].
吴文婕 ;
石培基 ;
魏伟 ;
张学斌 ;
杨雪梅 ;
宫继萍 .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05) :838-846
[3]   基于TM数据的广州市番禺区土地覆被格局分析 [J].
陈颖彪 ;
李雁 ;
千庆兰 ;
郭冠华 .
地理科学, 2012, 32 (04) :458-463
[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J].
周德成 ;
赵淑清 ;
朱超 .
地理科学, 2012, 32 (04) :442-449
[5]   基于地形因子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格局分析 [J].
刘新宇 ;
杨兆萍 ;
马忠国 ;
邸枫 ;
Geoffrey WALL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5) :851-857
[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J].
赵志平 ;
刘纪远 ;
邵全琴 .
地理科学, 2010, 30 (03) :415-420
[7]   额尔齐斯河-斋桑湖流域近2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演变 [J].
沈金祥 ;
陈曦 ;
杨辽 ;
王杰 ;
李宝明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2) :189-195
[8]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新疆精河县为例 [J].
张飞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
丁建丽 ;
王伯超 ;
王飞 ;
买买提·沙吾提 .
生态学报, 2009, (03) :1251-1263
[9]   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覆被变化与景观格局分析 [J].
赵锐锋 ;
陈亚宁 ;
李卫红 ;
张丽华 ;
吴世新 ;
黄青 .
地理学报, 2009, 64 (01) :95-106
[10]   内陆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新疆白杨河流域为例 [J].
尹昌应 ;
罗格平 ;
鲁蕾 ;
史建康 .
干旱区地理, 2008, (01) :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