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MMS NDVI的中亚干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被引:63
作者
邓兴耀 [1 ,2 ,3 ]
姚俊强 [4 ]
刘志辉 [2 ,3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3]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GIMMS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中亚干旱区;
D O I
10.13866/j.azr.2017.01.0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用1982—2013年GIMMS NDVI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耦合Mann-Kendall检验以及Hurst指数法,研究了中亚干旱区植被覆盖的空间格局、不同维度的空间变异性、时间变化特征和未来趋势预测。同时,结合CRU降水、气温资料和MODIS土地覆盖数据,对植被覆盖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1982—2013年中亚干旱区植被覆盖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5.32%,无植被覆盖的区域占14.68%。受降水量控制,植被覆盖呈山区高平原低、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受河流和人工灌溉的影响,绿洲区的植被覆盖高于荒漠区。2近32 a全区植被覆盖的波动变化较明显,各变异程度的面积比例:中等波动变化>相对较高的波动变化>高波动变化>相对较低的波动变化>低波动变化。受降水变率和人工种植的影响,植被覆盖的高波动变化主要在荒漠区和诸流域绿洲区;低波动变化主要在植被生长良好的区域。3 32 a间全区NDVI呈增长趋势,NDVI距平的变化率为0.01·(10a)-1。基于像元尺度的分析也表明,全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以增加为主,各类变化趋势的面积比例:轻微增加>显著增加>轻微减小>显著减小>无法确定。植被改善是区域气候增湿增暖和绿洲土地覆盖变迁所致。4全区NDVI的Hurst指数均值为0.63,Hurst指数大于0.5的范围所占比例为75.17%,即未来全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以持续性增加为主,其中25.23%的区域未来变化趋势无法确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1982–2012年中亚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琪 ;
袁秀亮 ;
陈曦 ;
罗格平 ;
李龙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01) :13-23
[2]   2003—2010年中亚地表土壤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王景凯 ;
郭华东 ;
李新武 .
干旱区研究, 2015, 32 (01) :40-47
[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J].
周锡饮 ;
师华定 ;
王秀茹 .
干旱区研究, 2014, 31 (04) :604-610
[4]   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J].
姚俊强 ;
刘志辉 ;
杨青 ;
刘洋 ;
李诚志 ;
胡文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3) :291-302
[5]   中亚(五国)干旱生态地理环境特征 [J].
胡汝骥 ;
姜逢清 ;
王亚俊 ;
李均力 ;
李耀明 ;
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 ;
罗格平 ;
张建明 .
干旱区研究, 2014, 31 (01) :1-12
[6]   基于CRU资料的中亚地区气候特征 [J].
黄秋霞 ;
赵勇 ;
何清 .
干旱区研究, 2013, (03) :396-403
[7]   1982-2006年华北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J].
孙艳玲 ;
郭鹏 .
干旱区研究 , 2012, (02) :187-193
[8]   1982-2006年新疆植被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差异 [J].
赵霞 ;
谭琨 ;
方精云 .
干旱区研究 , 2011, (01) :10-16
[9]   中亚地区1982年至2002年植被指数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J].
索玉霞 ;
王正兴 ;
刘闯 ;
于伯华 .
资源科学, 2009, 31 (08) :1422-1429
[10]   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J].
李新周 ;
刘晓东 ;
马柱国 .
干旱区研究, 2004, (02)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