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44
作者
姚俊强 [1 ]
刘志辉 [1 ,2 ,3 ]
杨青 [4 ]
刘洋 [1 ]
李诚志 [2 ]
胡文峰 [5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3] 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4]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5]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气温; 多时间尺度; 小波分析; 亚洲极涡; CO2排放量; 中亚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亚干旱区5大主要典型流域代表性气象站点近130年逐月实测气温数据,结合线性趋势、Mann-Ken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流域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并探讨了引起气温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各主要流域(除阿姆河外)年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趋势高于全球和周边地区,中亚干旱区气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比其他地区更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之后更加明显,并表现出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特征,这主要是自然外强迫动力作用、气候系统内部变化和人类活动相互叠加的结果,亚洲极涡强度减弱和面积缩小对主要流域气温变化的作用明显,其次是北半球环状模(北极涛动)和青藏高原的影响,而CO2引起的温室气体增温效应在中亚干旱区也不容忽视。气温表现出与布吕克纳周期(BC)、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和准23年振荡周期(TBO)等有关的显著周期,可以证实中亚干旱区气温变化与大气环流、海温和太阳活动等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30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北半球环状模周期变化和突变研究
    袁俊鹏
    曹杰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2) : 409 - 421
  • [2] 中亚干旱区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及突变特征
    黄伟
    吴娴
    陈建徽
    陈发虎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2, 8 (06) : 448 - 455
  • [3] 哈萨克斯坦东北部310年来初夏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尚华明
    魏文寿
    袁玉江
    喻树龙
    张同文
    张瑞波
    [J]. 山地学报, 2011, 29 (04) : 402 - 408
  • [4]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杨冬红
    杨德彬
    杨学祥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04) : 926 - 934
  • [5] Periodic oscillations in millennial global-mean temperature and their causes[J]. QIAN WeiHong & LU Bo Monsoon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Group,School of Phys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35)
  • [6] 中纬度亚洲现代间冰期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讨论
    陈发虎
    陈建徽
    黄伟
    [J]. 地学前缘, 2009, 16 (06) : 23 - 32
  • [7] 夏季亚洲极涡的长期变化对东亚环流和水汽收支的影响
    王遵娅
    丁一汇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1) : 20 - 29
  • [8] 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近100年来的气温变化研究
    王劲松
    陈发虎
    张强
    靳立亚
    李静
    金明
    陈建徽
    [J]. 高原气象 , 2008, (05) : 1035 - 1045
  • [9] 河流输沙率变化规律研究:小波分析在红河支流盘龙河的应用
    丁文荣
    周跃
    吕喜玺
    [J]. 科学通报, 2007, (S2) : 148 - 154
  • [10] 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夏季干湿特征的年代际关系
    王鹏祥
    何金海
    郑有飞
    张强
    [J]. 中国沙漠, 2007, (05) : 883 - 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