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的药效评价

被引:25
作者
任海英 [1 ]
戚行江 [1 ]
陈安良 [2 ]
郑锡良 [1 ]
梁森苗 [1 ]
颜丽菊 [3 ]
王继灿 [4 ]
李岗 [5 ]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3] 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
[4] 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
[5]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关键词
杨梅凋萎病菌; 杀菌剂;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D O I
10.13925/j.cnki.gsxb.2013.05.007
中图分类号
S436.67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目的】寻找有效防治杨梅凋萎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方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杨梅一种新病害凋萎病的病原菌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的毒力,采用田间喷雾和主干注射方法测定了其中5种农药对该病害的田间药效。【结果】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环唑和异菌脲均能强烈抑制供试病原菌菌株P.versicolor XJ27和P.microspora YS26的菌丝生长,EC50在0.0001~0.4039mg·L-1范围内。使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环唑和异菌脲喷雾法防治杨梅凋萎病,春梢萌发生长期开始用药的防效优于夏梢和秋梢期用药,咪鲜胺与苯醚甲环唑防效最好,达到47.03%和47.74%。采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环唑和异菌脲树干注药防病,5月份用药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7月份用药,5月份以200 mL·树-1剂量注干使用5%苯醚甲环唑ME和5%异菌脲EC,防效分别是72.5%和72.6%。【结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环唑和异菌脲对杨梅凋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适合田间进一步推广使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Endophytic fungi associated with palms.[J].Jane Fróhlich;Kevin D. Hyde;Orlando Petrini.Mycological Research.2000, 10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ENDANGERED NORTH-AMERICAN TREE AND AN ENDOPHYTIC FUNGUS [J].
LEE, JC ;
YANG, XS ;
SCHWARTZ, M ;
STROBEL, G ;
CLARDY, J .
CHEMISTRY & BIOLOGY, 1995, 2 (11) :721-727
[3]  
农药生物测定技术.[M].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4]   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发病调查与病原接种研究 [J].
求盈盈 ;
任海英 ;
王汉荣 ;
郑锡良 ;
戚行江 ;
王康强 ;
丁朝玲 ;
谢小波 .
浙江农业科学, 2011, (01) :98-100
[5]   杧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J].
丁榕 ;
王延丽 ;
李博勋 ;
谢昌平 .
中国南方果树, 2010, 39 (04) :20-24
[6]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J].
贺春萍 ;
郑肖兰 ;
李锐 ;
吴伟怀 ;
余贤美 ;
柯兴业 ;
郑服丛 .
果树学报, 2010, 27 (02) :270-274+321
[7]  
麻疯树枯斑病病原鉴定及杀菌剂毒力测定.[J].段帅;孙涛;蒋选利;.江西林业科技.2010, 01
[8]   红海榄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张小媛 ;
何红 ;
胡汉桥 ;
欧雄常 ;
柳凤 ;
李信申 .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 (06) :584-592
[9]   枇杷花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J].
窦彦霞 ;
瞿付娟 ;
于晓东 ;
肖崇刚 .
中国南方果树, 2009, 38 (01) :47-50
[10]   从分子系统发育探讨内生拟盘多毛孢与病原拟盘多毛孢的关系 [J].
韦继光 ;
徐同 ;
黄伟华 ;
郭良栋 ;
潘秀湖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04) :36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