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66
作者
李慧
王淑兰
张文杰
王涵
王涵
王少博
李海生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26”城市; 大气污染; 影响因素;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20.12.26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也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PM2.5、PM10、SO2、NO2、O3和CO数据,对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其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向好,2019年ρ(PM2.5)、ρ(PM10)、ρ(SO2)、ρ(CO)和ρ(NO2)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50%、41%、79%、49%和20%ρ(O3-8h-90per)(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比2013年升高了21%.②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2019年比2013年下降67%严重污染天数下降尤为明显,降幅达90%.优良天数比例虽然增加但2016年以后基本稳定在50%左右,没有持续增加的趋势.③ρ(PM10)、ρ(SO2)、ρ(NO2)和ρ(CO)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ρ(O3-8 h)(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ρ(PM2.)越高,PM)(2.5)/PM10和SO2/NO2越大,表明二次污染源和燃煤源的贡献越大.④就空间分布而言,ρ(PM2.5)和ρ(PM10)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南部太行山脉山前的平原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北部.⑤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产业结构、能耗消耗以及减排政策是影响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减排措施实施的力度逐渐加大,政策影响已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最重要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京津冀城市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区2000~2015年PM_(2.5)时空格局研究.[D].彭玏.北京林业大学.2019, 04
[2]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合作治理研究.[D].朱佳磊.华东师范大学.2019, 09
[3]  
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时空变化定量模拟.[D].郝静.河北师范大学.2018, 07
[4]   我国臭氧污染形势分析及防控对策建议 [J].
严刚 ;
薛文博 ;
雷宇 ;
宁淼 ;
武卫玲 ;
刘伟 .
环境保护, 2020, 48 (15) :15-19
[5]   2014—2019年冬季京津冀地区PM2.5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J].
梁丽思 ;
靖娟利 ;
王安娜 ;
罗福林 .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0, 40 (04) :788-797
[6]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回顾与展望 [J].
柴发合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 (03) :5-15
[7]   面向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评估与优化建议 [J].
张保留 ;
吕连宏 ;
王健 ;
罗宏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0, 10 (04) :671-678
[8]   2013~2017年气象条件变化对中国重点地区PM2.5质量浓度下降的影响 [J].
张小曳 ;
徐祥德 ;
丁一汇 ;
柳艳菊 ;
张恒德 ;
王亚强 ;
仲峻霆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 50 (04) :483-500
[9]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与经济社会驱动机理 [J].
程钰 ;
刘婷婷 ;
赵云璐 ;
王亚平 .
经济地理, 2019, 39 (10) :183-192
[10]   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分析 [J].
张忠地 ;
邵天杰 ;
黄小刚 ;
卫佩茹 .
环境工程, 2020, 38 (02) :99-10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