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协同发展策略
被引:41
作者:
曹玉华
[1
,2
]
夏永祥
[1
]
毛广雄
[2
]
蔡安宁
[2
]
刘传明
[2
]
机构:
[1]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2]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淮河生态经济带;
经济—社会—生态;
协同发展;
流域开发治理;
创新驱动;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9.026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001 ;
摘要:
淮河生态经济带既具有区域经济系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流域经济的特点,时空分异具有多元复杂性。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定量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区域差异程度,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判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时空分异特征;基于综合发展水平的"三个梯队"和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四大类型区"空间分布与上、中、下游"三大流段"基本一致,但不完全重叠。推进淮河经济带协同发展,既要顺应流域的自然规律,又要根据空间分异特征实施差异化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21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