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协同发展策略

被引:41
作者
曹玉华 [1 ,2 ]
夏永祥 [1 ]
毛广雄 [2 ]
蔡安宁 [2 ]
刘传明 [2 ]
机构
[1]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2]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淮河生态经济带; 经济—社会—生态; 协同发展; 流域开发治理; 创新驱动;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9.026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001 ;
摘要
淮河生态经济带既具有区域经济系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流域经济的特点,时空分异具有多元复杂性。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定量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区域差异程度,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判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时空分异特征;基于综合发展水平的"三个梯队"和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四大类型区"空间分布与上、中、下游"三大流段"基本一致,但不完全重叠。推进淮河经济带协同发展,既要顺应流域的自然规律,又要根据空间分异特征实施差异化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 [J].
姜磊 ;
柏玲 ;
吴玉鸣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5) :788-799
[2]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四川省成都市圈层格局向多点多极转变的实证研究 [J].
王丽程 ;
涂文明 ;
曹邦英 .
商业经济研究, 2016, (18) :142-144
[3]   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J].
付正义 ;
涂建军 ;
李小敏 ;
哈琳 .
经济地理, 2016, 36 (02) :11-18
[4]   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评价 [J].
张卫国 ;
黄晓兰 ;
郑月龙 ;
汪小钗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37 (02) :28-34
[5]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指标体系与发展类型测度 [J].
黄勤 ;
林鑫 .
改革, 2015, (12) :33-41
[6]   淮河生态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J].
毛广雄 ;
陈海廷 ;
胡相峰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 (03) :1-7+93
[7]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 [J].
蔡安宁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 (03) :8-13
[8]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 [J].
马艳梅 ;
吴玉鸣 ;
吴柏钧 .
经济地理, 2015, 35 (06) :47-53
[9]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J].
李国敏 ;
匡耀求 ;
黄宁生 ;
常向阳 ;
姚三军 .
现代城市研究, 2015, (06) :93-100
[10]   淮河流域城乡发展协调性测度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J].
牛君仪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27 (04) :52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