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

被引:324
作者
姜磊 [1 ]
柏玲 [2 ]
吴玉鸣 [3 ]
机构
[1]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 生态环境; 耦合; 耦合公式; 协调;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001 ;
摘要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788 / 79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 [J].
马艳梅 ;
吴玉鸣 ;
吴柏钧 .
经济地理, 2015, 35 (06) :47-53
[2]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J].
张荣天 ;
焦华富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05) :719-727
[3]   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J].
王毅 ;
丁正山 ;
余茂军 ;
尚正永 ;
宋晓雨 ;
常夏洁 .
地理研究, 2015, 34 (01) :97-108
[4]   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J].
党建华 ;
瓦哈甫哈力克 ;
张玉萍 ;
邓宝山 ;
麦尔哈巴麦提尼亚孜 .
中国沙漠, 2015, 35 (01) :260-266
[5]   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刘法威 ;
许恒周 ;
王姝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 (08) :7-11
[6]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贫困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恩施贫困地区为例 [J].
张家其 ;
吴宜进 ;
葛咏 ;
王程昊 ;
Hsiangte Kung .
地理研究, 2014, 33 (08) :1457-1466
[7]   区域创新与城市化耦合发展机制及其空间分异——以浙江省为例 [J].
蒋天颖 ;
华明浩 ;
许强 ;
王佳 .
经济地理, 2014, 34 (06) :25-32
[8]   中国能源投融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环境保护视角 [J].
赵国浩 ;
杨毅 ;
郝奇彦 .
资源科学, 2014, 36 (06) :1244-1255
[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J].
李延峰 ;
宋秀贤 ;
李虎 ;
吴在兴 ;
俞志明 .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 (05) :560-566
[10]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结构 [J].
刘承良 ;
段德忠 ;
余瑞林 ;
王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5) :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