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地区上震旦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微孔隙特征

被引:30
作者
叶玥豪
刘树根
孙玮
冉波
杨迪
王世玉
罗超
万洪程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上扬子; 古生界; 黑色页岩; 页岩气; 微孔隙; 微裂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微孔隙(或微裂缝)作为页岩气的储集空间,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挑选了上震旦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发育的上扬子地区10条剖面(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6条、下寒武统水井沱组2条、上震旦统陡山沱组2条),共20个样品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精细扫描分析,初步识别出上震旦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中的6种微孔隙(或裂缝)类型及其形成机制:格架孔主要是由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颗粒和片状矿物堆砌、叠置而成;溶蚀孔主要与方解石、白云石和长石伴生,受到成岩晚期及埋藏过程中流体的溶蚀而成;生物体腔孔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紧密相关,主要由硅藻内部排列规则的孔集合而成;有机质孔的孔隙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相关;白云石化孔主要是与方解石的白云石化作用密切相关,但极其少见。裂缝主要分为3种:(1)黏土矿物的脱水作用形成的微裂缝;(2)大片状的矿物与颗粒之间的微裂缝;(3)晶粒之间和颗粒内受到外力作用形成的微裂缝。
引用
收藏
页码:575 / 5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概况及前景评价 [J].
孙玮 ;
刘树根 ;
冉波 ;
王世玉 ;
叶玥豪 ;
罗超 ;
田梦娜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9 (02) :170-175
[2]   四川盆地周缘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J].
马文辛 ;
刘树根 ;
黄文明 ;
曾祥亮 ;
张长俊 ;
王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02) :182-189
[3]   低碳背景下促进我国页岩气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J].
云箭 ;
钟宁宁 ;
王嘉麟 ;
张玉 ;
吴小斌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 (01) :64-70
[4]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J].
刘树根 ;
马文辛 ;
LUBA Jansa ;
黄文明 ;
曾祥亮 ;
张长俊 .
岩石学报, 2011, 27 (08) :2239-2252
[5]   页岩气储层类型和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为例 [J].
聂海宽 ;
张金川 .
石油实验地质, 2011, 33 (03) :219-225+232
[6]   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J].
李延钧 ;
刘欢 ;
刘家霞 ;
曹利春 ;
贾学成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2) :28-34+8
[7]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 [J].
刘树根 ;
曾祥亮 ;
黄文明 ;
马文辛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578-592
[8]   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三) 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沉积相及发育的控制因素 [J].
梁狄刚 ;
郭彤楼 ;
边立曾 ;
陈建平 ;
赵喆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 (02) :1-19
[9]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J].
张金川 ;
金之钧 ;
袁明生 .
天然气工业, 2004, (07) :15-18+131
[10]   中上扬子区海相沉积烃源研究(之二) [J].
黄籍中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0, (01) :9-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