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夏季风区中尺度地形降水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26
作者
朱素行
徐海明
徐蜜蜜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不同性质降水; 中尺度地形; 亚洲夏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3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高分辨率TRMM、AIRS卫星实测资料,从气候态的降水微物理过程角度分析了亚洲夏季风期间中尺度山脉对不同性质降水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尺度山脉迎风、背风坡均以层云降水为主,层云降水强度在迎风坡强于背风坡;对流降水在迎风坡主要为浅对流,背风坡主要为深对流,对流降水强度在背风坡强于迎风坡。沿西南季风推进方向依次经过的中尺度山脉,其两侧发生降水像素个数、降水微物理特征等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对流降水迎风坡向背风坡转变明显,而层云降水背风坡向迎风坡转变明显。大气稳定度与对流降水在迎风、背风坡的分布相一致。另外,对中尺度地形降水的研究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高精度地形降水分布提供了实测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对流和层云降水季尺度特征分析 [J].
傅云飞 ;
张爱民 ;
刘勇 ;
郑媛媛 ;
胡运芳 ;
冯沙 ;
曹爱琴 .
气象学报, 2008, (05) :730-746
[2]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亚洲夏季风降水影响的研究 [J].
王叶堂 ;
何勇 ;
侯书贵 .
冰川冻土, 2008, (03) :452-460
[3]   青藏高原加热对东亚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刘新 ;
李伟平 ;
许晃雄 ;
吴国雄 .
高原气象, 2007, (06) :1287-1292
[4]   中国区域地理、地形因子对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 [J].
舒守娟 ;
王元 ;
熊安元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6) :1703-1712
[5]   卫星资料揭示的中尺度地形对南海夏季气候的影响 [J].
徐海明 ;
何金海 ;
谢尚平 .
大气科学, 2007, (05) :1021-1031
[6]   基于热带测雨卫星探测的东亚降水云结构特征的研究 [J].
傅云飞 ;
宇如聪 ;
崔春光 ;
徐幼平 ;
刘国胜 ;
刘勇 ;
郑媛媛 .
暴雨灾害, 2007, (01) :9-20
[7]   我国主要地形上空理想定常流的流域分界分析 [J].
王其伟 ;
谈哲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971-982
[8]   热带、副热带海陆分布与青藏高原在亚洲夏季风形成中的作用 [J].
梁潇云 ;
刘屹岷 ;
吴国雄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983-992
[9]   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及强度的影响 [J].
梁潇云 ;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5, (05) :799-805
[10]   TRMM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对两个中尺度特大暴雨降水结构的观测分析研究 [J].
傅云飞 ;
宇如聪 ;
徐幼平 ;
肖庆农 ;
刘国胜 .
气象学报, 2003, (04) :421-43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