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二矿区多中段开采对地表岩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10
作者
马凤山
赵海军
郭捷
李克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金川镍矿; 岩体移动; 监测; 灾变预测;
D O I
10.13544/j.cnki.jeg.2014.04.023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金川二矿区多中段开采曾引起了许多研究焦点,尤其是多中段开采导致的围岩变形和灾变问题最为突出。本文以多年地表监测的结果验证了多中段开采至结束期间并没有造成地表岩体变形的异常或突变。研究认为开挖的地质力学模型内所赋存的岩体应变能是一定值,开挖活动是能量耗散和转移的动态过程。因此,在构造应力影响的开挖力学模型中,不能采用外力边界条件而应采用位移边界条件。小步距开采一充填有利于避免大幅度的岩移发生,矿岩才保持了相对缓慢的低能量释放率的松动、破裂,是矿岩未发生大的灾变失稳的关键因素。最后指出,地表岩移速率大小主要与地下开采速度和采充比有关,在金川二矿地下开采速度和采充比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地表岩体移动、变形速率不会发生突变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757 / 7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大陆构造变形高精度大密度GPS监测——现今速度场 [J].
李强 ;
游新兆 ;
杨少敏 ;
杜瑞林 ;
乔学军 ;
邹蓉 ;
王琪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 42 (05) :629-632
[2]   急倾斜矿体开采岩体移动规律与变形机理 [J].
赵海军 ;
马凤山 ;
丁德民 ;
高建科 ;
杨长祥 ;
卢耀军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0 (05) :1423-1429
[3]   金川二矿区1#矿体水平矿柱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与探讨 [J].
王世武 ;
高直 .
采矿技术, 2008, 8 (06) :76-78
[4]   充填法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分析与机理研究 [J].
赵海军 ;
马凤山 ;
李国庆 ;
丁德民 ;
高建科 ;
卢耀军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05) :670-676
[5]   金川二矿区1150m中段水平矿柱的屈服破坏过程 [J].
马崇武 ;
慕青松 ;
徐有基 ;
苗天德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03) :361-365
[6]   急倾斜厚大金属矿山地下开挖岩移发生机理 [J].
袁仁茂 ;
马凤山 ;
邓清海 ;
高建科 ;
卢耀军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8, (01) :62-67
[7]   金川二矿区上盘巷道变形破坏与水平矿柱的关系 [J].
马崇武 ;
慕青松 ;
陈晓辉 ;
马君伟 ;
苗天德 .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7, (05) :13-16
[8]   金川二矿水平矿层几何非稳定性分析的突变模型 [J].
侯哲生 ;
李晓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S1) :2868-2871
[9]   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 [J].
谢和平 ;
鞠杨 ;
黎立云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7) :3003-3010
[10]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潜在问题与优化控制技术研究 [J].
高谦 ;
刘同有 ;
方祖烈 .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4, (04) :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