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输导系统类型及其运聚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中生界长6油层组-侏罗系为例

被引:4
作者
高剑波 [1 ]
吴景富 [1 ]
张功成 [1 ]
张厚和 [1 ]
庞雄奇 [2 ,3 ]
陈冬霞 [2 ,3 ]
王志欣 [2 ,3 ]
姜振学 [2 ,3 ]
廖金华 [4 ]
机构
[1] 中海石油研究总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4] 重庆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致密砂岩; 输导系统; 油气运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低渗致密砂岩发育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系统,主要有裂缝简单型、裂缝-砂体复合型、裂缝-不整合面复合型和砂体简单型等4种,其中裂缝型输导系统是整个延长组中上部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裂缝-砂体复合型输导系统是长6~长2油层组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和储层物性封闭岩性圈闭的主要运移通道;裂缝-不整合面复合型输导系统是不整合地层圈闭的主要运移通道;砂体型输导系统是延安组和直罗组常规储层中发育的低幅背斜和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的主要油气运移通道,提出了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油气运聚具有多点充注、"补丁式"拼接、无重力分异的特征。该次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提供了有益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4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在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 [J].
高剑波 ;
张厚和 ;
庞雄奇 ;
陈冬霞 ;
王志欣 ;
姜振学 ;
王学东 ;
王银珍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33 (10) :1-5+164
[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 [J].
郭正权 ;
张立荣 ;
楚美娟 ;
黄锦绣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63-71
[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低渗特征及含油性主控因素 [J].
高剑波 ;
庞雄奇 ;
王志欣 ;
姜振学 ;
丁保来 ;
席胜利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5-12+18
[4]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置关系 [J].
张卫海 ;
查明 ;
曲江秀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2) :118-120+185
[5]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输导性能在时空上的演化分析 [J].
赵忠新 ;
王华 ;
郭齐军 ;
甘华军 ;
韩晋阳 ;
田晓雪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6) :527-532+536
[6]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含油气远景 [J].
谢泰俊 ;
潘祖荫 .
勘探家, 1997, (02) :24-30+6
[7]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何自新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