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的思考

被引:8
作者
张玮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关键词
血瘀; 中西医结合; 王阶; 中医证候; 血淤证; 血证; 代谢组学; 客观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正>肝脏"主藏血"、"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因感邪而受影响,病毒不易清除而致疾病缠绵难愈,均使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的瘀血几乎是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关幼波、姜春华、王玉润等老中医都对此有相关的论述[1]。瘀血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久病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活血化瘀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J].
李艳丽 .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03) :177-178
[2]   代谢组学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J].
康媛 ;
李笑天 .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7, (04) :272-275
[3]   气虚血瘀证大鼠尿液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 [J].
李林 ;
王建农 ;
任建勋 ;
向俊锋 ;
唐亚林 ;
刘建勋 ;
韩丁 .
科学通报, 2007, (15) :1758-1762
[4]   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J].
罗和古 ;
丁杰 ;
岳广欣 ;
陈家旭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03) :307-313
[5]   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候的研究 [J].
罗和古 ;
陈家旭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 (05) :3-5
[6]   不同疾病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比较研究 [J].
姚魁武 ;
王阶 ;
朱翠玲 ;
武继涛 ;
王恰如 ;
王在意 .
辽宁中医杂志, 2006, (11) :1381-1383
[7]   血瘀证量化诊断方法学研究 [J].
王阶 ;
李海霞 ;
胡元会 ;
衷敬柏 ;
李军 ;
邢雁伟 ;
赵凤鸣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09) :658-661
[8]   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 [J].
朱文锋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2) :135-136+142
[9]   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 [J].
朱文锋 ;
黄碧群 ;
陈新宇 .
中医药学刊, 2006, (02) :204-205
[10]   “血瘀证诊断标准”文献引用情况分析 [J].
王阶 ;
姚魁武 ;
杨保林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01)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