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隆起原油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50
作者
李素梅 [1 ]
庞雄奇 [1 ]
杨海军 [2 ]
顾乔元 [2 ]
韩剑发 [2 ]
石磊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同位素; 原油成因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油气性质多样、分布与成因复杂,为揭示油气的特征与成因,对塔中及外围104个原油样品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生物标志物分析,将塔中原油分为4种类型:(1)寒武系成因原油,具有较重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29.6‰-29.1‰)、甲藻甾烷较发育及C27、C28、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或线型分布等特征;(2)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具有较轻的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34‰-35.6‰)、甲藻甾烷等不太发育与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等特征;(3)富含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原油,主要分布于塔中4井区;(4)混源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界于Ⅰ、Ⅱ类原油之间,是塔中最为主要的原油类型.油-油对比与油气性质分析表明,塔中地区至少有两套主力烃源岩供烃.塔中部分原油生物标志物显示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因特征,而单体烃碳同位素却与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更为接近,这种不同馏分的不一致现象系不同成因原油混源的结果,反映单一应用生物标志物指标有其局限性.塔中油气性质具有分带、分块、分层特征,反映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成藏、储层非均质性等多种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35 / 6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牛庄洼陷“岩性油气藏”油气成因 [J].
李素梅 ;
邱桂强 ;
姜振学 ;
高永进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2) :213-218
[2]   塔中地区志留系砂岩中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对比研究及油源分析 [J].
朱东亚 ;
金之钧 ;
胡文瑄 ;
张学丰 ;
姚素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1) :25-34
[3]   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Sr元素和Sr同位素特征 [J].
黄文辉 ;
杨敏 ;
于炳松 ;
樊太亮 ;
初广震 ;
万欢 ;
朱井泉 ;
吴仕强 ;
王旭 .
地球科学, 2006, (06) :839-845
[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选区 [J].
赵宗举 ;
贾承造 ;
周新源 ;
王招明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4) :6-15+3
[5]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五 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J].
周新源 ;
王招明 ;
杨海军 ;
王清华 ;
邬光辉 .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1) :45-51
[6]   塔中隆起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与勘探对策 [J].
吕修祥 ;
赵风云 ;
杨海军 ;
解启来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1-5+87
[7]   一个典型的寒武系油藏:塔里木盆地塔中62井油藏成因分析 [J].
肖中尧 ;
卢玉红 ;
桑红 ;
潘振中 ;
李毓丰 .
地球化学, 2005, (02) :155-160
[8]   塔里木盆地塔东2油藏形成历史——原油稳定性与裂解作用实例研究 [J].
张水昌 ;
王招明 ;
王飞宇 ;
梁狄刚 ;
肖中尧 ;
黄海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25-31
[9]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J].
陈元壮 ;
刘洛夫 ;
陈利新 ;
赵素平 ;
李超 ;
霍红 .
地球科学, 2004, (04) :473-482
[10]   分子化石与塔里木盆地油源对比 [J].
张水昌 ;
梁狄刚 ;
黎茂稳 ;
肖中尧 ;
何忠华 .
科学通报, 2002, (S1)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