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界线讨论

被引:51
作者
邓秀芹 [1 ,2 ]
李文厚 [1 ]
刘新社 [1 ,2 ]
庞锦莲 [2 ]
刘鑫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延长组时代归属; 孢粉组合; 沉积演化; 凝灰岩; 中、上三叠统; 地层界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延长组地层划分的争议,开展了延长组孢粉组合、岩石学特征、湖盆演化规律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8—长10油层组与长1—长7油层组差异显著。其中,长8—长10油层组沉积期,地势平坦,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广泛发育,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中三叠世的重要分子Punct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含量较高;长7油层组沉积期深湖范围宽广,盆地西南、西部地区长7油层组砂岩中石英含量明显提高,岩石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西缘和西南缘沉积体系也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演化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段地层孢子花粉含量相近,以具有晚三叠世色彩的Duplexisporites大量出现为特征。此外,在盆地西部、西南及湖盆中部地区,长7油层组底部稳定分布的一套凝灰岩薄层,记录了同期的火山、岩浆活动等地质事件,为早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长7与长8油层组之间地层界线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界线。
引用
收藏
页码:1089 / 10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动力条件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黄道军 ;
张清 ;
王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3-147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 [J].
邓秀芹 ;
蔺昉晓 ;
刘显阳 ;
庞锦莲 ;
吕剑文 ;
李士祥 ;
刘鑫 .
古地理学报, 2008, (02) :159-166
[3]   岩心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的原理与应用 [J].
邓秀芹 ;
刘新社 ;
惠潇 ;
郭正权 ;
黄锦绣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896-900
[4]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纪孢粉组合 [J].
刘格升 ;
魏玲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7, (04) :56-63
[5]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J].
曾联波 ;
李忠兴 ;
史成恩 ;
王正国 ;
赵继勇 ;
王永康 .
地质学报, 2007, (02) :174-180
[6]   陇东三叠系延长组主要油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J].
吉利明 ;
吴涛 ;
李林涛 .
沉积学报, 2006, (03) :426-431
[7]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白云来 ;
王新民 ;
刘化清 ;
李天顺 .
地质学报, 2006, (06) :792-813
[8]   论隆起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三叠系油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J].
赵靖舟 ;
杨县超 ;
武富礼 ;
时保宏 .
地质学报, 2006, (05) :648-655
[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郭艳琴 ;
梁积伟 ;
崔军平 ;
张道锋 .
地质学报, 2006, (05) :656-663
[10]   陕西铜川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J].
江德昕 ;
王永栋 ;
魏江 .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