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沉降与LUCC的关系及其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卢学鹤 [1 ,2 ]
江洪 [1 ,2 ]
张秀英 [1 ,2 ]
金佳鑫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2] 南京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地覆盖变化; 碳收支; 遥感估算; 模型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1世纪以来,大气氮沉降的显著增加和土地覆盖的迅速变化是影响中国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两个重要因素.但当前针对氮沉降增加与土地覆盖变化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同时这种耦合关系对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卫星遥感估算的大气氮沉降数据和GlobeLand30土地覆盖变化数据,评估了土地覆盖变化对大气氮沉降总量的影响,并结合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定量估算了由于土地覆盖变化造成的大气氮沉降改变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土地覆盖变化的整体特点减缓了大气氮沉降的增加.2000~2010年,中国大气氮沉降平均增加了0.35TgNa-1(Tg=1012g),由于土地覆盖的变化使大气氮沉降少增加了0.21GgNa-1(Gg=10~9g).在典型的土地覆盖变化类型中,森林向草灌和农田的转变使氮沉降增加速率显著上升,而农田向草灌和森林的转变则使氮沉降增加速率下降.中国土地覆盖变化造成的大气氮沉降增加量的减少对碳收支影响有限,仅使陆地生态系统NPP和NEP分别少增加了0.7GgCa-1和0.4GgCa-1.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氮沉降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耦合关系对中国碳收支的影响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82 / 149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全球30m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总体技术 [J].
陈军 ;
陈晋 ;
廖安平 ;
曹鑫 ;
陈利军 ;
陈学泓 ;
彭舒 ;
韩刚 ;
张宏伟 ;
何超英 ;
武昊 ;
陆苗 .
测绘学报, 2014, (06) :551-557
[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J].
刘纪远 ;
匡文慧 ;
张增祥 ;
徐新良 ;
秦元伟 ;
宁佳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吴世新 ;
史学正 ;
江南 ;
于东升 ;
潘贤章 ;
迟文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1) :3-14
[3]   中国工业氮通量快速增长的驱动力及其影响 [J].
谷保静 ;
杨国福 ;
罗卫东 ;
杜园园 ;
葛滢 ;
常杰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3) :469-477
[4]   基于GOME-2卫星遥感数据估算近海海域氮沉降通量的方法研究 [J].
马胜 ;
杨晓峰 ;
李紫薇 .
海洋环境科学, 2012, 31 (02) :272-276
[5]   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及来源 [J].
李波 ;
刘娅 ;
姚燕 ;
方芳 ;
张志强 ;
徐学纯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 (01) :176-182
[6]   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 [J].
葛全胜 ;
戴君虎 ;
何凡能 ;
潘嫄 ;
王梦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2) :197-210
[7]   21世纪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的预测研究 [J].
季劲钧 ;
黄玫 ;
李克让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2) :211-223
[8]   九龙江流域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J].
陈能汪 ;
洪华生 ;
张珞平 .
环境科学, 2008, (01) :38-46
[9]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10]   林地大气氮沉降的观测研究 [J].
樊建凌 ;
胡正义 ;
庄舜尧 ;
周静 ;
王体健 ;
刘翠英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1)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