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与热水沉积成矿

被引:36
作者
唐永忠 [1 ]
齐文 [1 ]
刘淑文 [2 ]
侯满堂 [1 ]
机构
[1]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2]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南秦岭; 热水沉积盆地; 热水沉积成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22 [];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扬子地块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发育一套自早古生代—中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铅锌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或断陷型盆地中,正常水成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正常水成沉积中叠加的热水沉积是一个"突发事件或灾变事件",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产态。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级,二级沉积盆地中边缘部位常发育多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它受控于沉积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广布的特点。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铅锌重晶石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上盘。热水沉积形成一般由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主期热水喷流→晚期热水喷气演变。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往往沿矿液喷发通道,形成网脉状、角砾状矿化;主期热水喷流主要形成多金属及热水喷流相,形成块状、条带状、层纹状矿石或热水沉积岩;晚期热水喷气主要形成浸染状矿石和热水喷气岩石。
引用
收藏
页码:1091 / 11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J].
侯满堂 ;
王党国 ;
杨宗让 ;
高杰 .
中国地质, 2007, (01) :101-109
[2]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带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物理化学条件 [J].
侯满堂 ;
唐永忠 .
西北地质, 2006, (03) :28-38
[3]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沉积-构造事件与热水沉积成矿 [J].
唐永忠 ;
侯满堂 .
矿产与地质, 2006, (02) :102-108
[4]   南秦岭旬阳盆地下古生界热水沉积成矿地球化学 [J].
薛春纪 ;
刘淑文 ;
冯永忠 ;
李强 ;
王涛 ;
朱经祥 ;
吴邦朝 .
地质通报, 2005, (Z1) :53-60
[5]   秦岭旬阳盆地下古生界钠长石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J].
刘淑文 ;
薛春纪 ;
李强 ;
朱经祥 ;
王涛 ;
赵国斌 .
中国地质, 2005, (03) :424-433
[6]   镇旬矿田泥盆系和志留系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J].
齐文 ;
侯满堂 .
中国地质, 2005, (03) :452-462
[7]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矿集区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J].
宋小文 ;
侯满堂 ;
朱经祥 ;
吴邦朝 ;
唐永忠 .
陕西地质, 2003, (01) :1-9
[8]   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J].
杨志华 ;
郭俊锋 ;
苏生瑞 ;
李勇 ;
苏春乾 ;
张传林 ;
黑爱芝 ;
梁云 .
中国地质, 2002, (03) :246-256
[9]   秦岭造山带金属成矿系统 [J].
姚书振 ;
丁振举 ;
周宗桂 ;
陈守余 .
地球科学, 2002, (05) :599-604
[10]   热水沉积岩及矿物岩石标志 [J].
肖荣阁 ;
张汉城 ;
陈卉泉 ;
张宗恒 .
地学前缘, 2001, (04) :37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