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被引:60
作者
杨志华
郭俊锋
苏生瑞
李勇
苏春乾
张传林
黑爱芝
梁云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
关键词
基础地质; 抽拉构造; 陆内造山带; 新全球动力学理论; 中国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认识:①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②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③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④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3类沉积盆地,3种盆-山转换,3个发展阶段及3种型式(Ⅰ、Ⅱ、Ⅲ)的造山带;⑤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3种体制,4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由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⑥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⑦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代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⑧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⑨提出中国和秦岭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大地构造几个重大问题的探讨 [J].
杨志华 ;
苏生瑞 ;
李勇 ;
张传林 ;
周美夫 ;
赵太平 .
地学前缘, 2001, (02) :395-406
[2]   勉略带是古生代的板块缝合带吗? [J].
杨志华 ;
李勇 ;
邓亚婷 .
湖北地矿, 2001, (02) :11-17
[3]   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概述 [J].
杨志华 ;
姜常义 ;
赵太平 ;
李英 ;
梁云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01) :44-50
[4]   大陆造山带盆-山转换的类型及阶段──以秦岭造山带为例 [J].
杨志华 ;
张传林 ;
朱立华 ;
邓亚婷 .
地学前缘, 1999, (04) :273-282
[5]   论秦岭造山带的成矿作用 [J].
杨志华 ;
姜常义 ;
赵太平 ;
隗合明 ;
张传林 ;
邓亚婷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 (04) :36-45
[6]   秦岭造山带组成结构与演化的新认识 [J].
杨志华 ;
邓亚婷 .
陕西地质, 1999, (02) :16-32
[7]   秦岭造山带结构与演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J].
杨志华 ;
李勇 ;
邓亚婷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2) :2-17
[8]   关于大陆动力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J].
杨志华,李勇,苏春乾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7, (S1) :1-14
[9]   论西成铅锌矿床的后生成因 [J].
杨志华 ;
张传林 ;
李勇 .
地质学报, 1997, (04) :360-366
[10]   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J].
张国伟 ;
董云鹏 ;
姚安平 .
陕西地质, 1997, (02)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