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造山带盆-山转换的类型及阶段──以秦岭造山带为例

被引:22
作者
杨志华
张传林
朱立华
邓亚婷
机构
[1] 西安工程学院!西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陕西地矿信息中心!长安,
关键词
盆-山转换; 洋盆; 海盆; 陆盆; 大陆造山带; 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盆 山转换是造山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从秦岭和中国西部造山带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盆 山转换的三种类型、三个阶段,对正确认识秦岭和中国大陆造山带的发展和演化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盆 山转换的第二、第三阶段的提出,有助于重新认识秦岭乃至全球陆内造山带的特征和演化规律,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按盆地的属性与造山带之间的转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及三个阶段:中- 新元古代洋壳或过渡性洋壳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转换,形成古秦岭造山带和古中国板块( 或地台) ;古生代- 三叠纪板内( 或地台) 海相沉积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转换形成中秦岭造山带和联合古陆( 或中国板块) ;印支期以来陆相沉积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转换,形成新秦岭造山带和中国板块( 或地台) 的裂解。按造山带与沉积盆地之间的结构特征,可以分为造山带与沉积盆地走向基本一致的第Ⅰ类型造山带,造山带与沉积盆地走向不一致,甚至相互垂直的第Ⅱ类型造山带,以及深层构造岩片抽拉 逆冲推覆、叠加在陆相沉积盆地之上的第Ⅲ类型造山带。开合律不是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普遍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J].
张国伟 ;
董云鹏 ;
姚安平 .
陕西地质, 1997, (02) :1-14
[2]   内蒙古色尔腾山──大青山地区推覆构造 [J].
朱绅玉 .
内蒙古地质, 1997, (01) :41-48
[3]   阿尔金山拉配泉地区元古宙裂谷火山岩系及其构造意义 [J].
孙勇 ;
刘池阳 ;
车自成 .
地质论评, 1997, (01) :17-24
[4]   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构造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J].
杨志华 .
地质论评, 1997, (01) :10-16
[5]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 [J].
杨志华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3) :44-49
[6]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
[7]   东特提斯多弧一盆系统演化模式 [J].
潘桂棠 ;
陈智樑 ;
李兴振 ;
徐强 ;
江新胜 .
岩相古地理, 1996, 16 (02) :52-65
[8]   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 [J].
许效松 ;
徐强 .
岩相古地理, 1996, 16 (02) :24-33
[9]   中国西南部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带 [J].
俞如龙 .
四川地质学报, 1996, (01) :1-5
[10]   西秦岭造山带演化与成矿 [J].
杨恒书,张凤岭,殷鸿福,赖旭龙,杨逢清 .
四川地质学报, 1996, (01) :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