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带哥日卓托洋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30
作者
李瑞保 [1 ,2 ]
裴先治 [1 ,2 ]
李佐臣 [1 ,2 ]
裴磊 [3 ]
陈国超 [2 ]
刘成军 [2 ]
陈有炘 [2 ]
刘战庆 [4 ]
机构
[1] 长安大学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洋岛玄武岩; 地球化学; 布青山; 东昆仑造山带; 构造混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哥日卓托一带出露一套洋岛玄武岩,主要由枕状玄武岩与杏仁状玄武岩组成,空间上与厚层-块状碳酸盐岩及薄层状硅泥岩相伴产出。详细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哥日卓托玄武岩SiO2质量分数为44.51%48.43%,MgO为4.67%6.99%,Na2O为1.74%3.72%,TiO2为1.29%1.85%,与拉斑玄武岩平均值相似。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其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与冰岛拉斑玄武岩或夏威夷群岛喷发早期的拉斑玄武岩特征相类似。哥日卓托玄武岩∑REE为(68.71~133.50)×10-6,LREE/HREE为3.55~5.17,(La/Yb)N为3.07~5.32,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图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右倾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出向上大隆起的富集形态。玄武岩微量元素判别表明其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岩石成因研究表明陆壳物质对其混染的可能性较小,岩石成分主要受熔融源区控制,并估算其为由地幔源区1%3%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资料认为该套洋岛玄武岩形成于早石炭世,进一步证明布青山古特提斯洋石炭纪时很可能是一个北缘发育复杂被动大陆边缘而布青山地区发育深水洋盆、洋岛/海山遍布的有限洋盆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9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东昆仑东段晚古生代—中生代若干不整合面特征及其对重大构造事件的响应 [J].
李瑞保 ;
裴先治 ;
李佐臣 ;
刘战庆 ;
陈国超 ;
陈有炘 ;
魏方辉 ;
高景民 ;
刘成军 ;
裴磊 .
地学前缘, 2012, 19 (05) :244-254
[2]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早古生代白日切特中酸性岩浆活动:来自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刘战庆 ;
裴先治 ;
李瑞保 ;
李佐臣 ;
陈国超 ;
陈有炘 ;
高景民 ;
刘成军 ;
魏方辉 ;
王学良 ;
张刚 .
中国地质, 2011, 38 (05) :1150-1167
[3]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J].
刘战庆 ;
裴先治 ;
李瑞保 ;
李佐臣 ;
陈有炘 ;
高景民 ;
刘成军 ;
王学良 ;
魏方辉 ;
张刚 ;
杨忠智 .
地质通报, 2011, 30 (08) :1182-1195
[4]   东昆仑南缘阿尼玛卿构造带布青山地区两期蛇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刘战庆 ;
裴先治 ;
李瑞保 ;
李佐臣 ;
张晓飞 ;
刘智刚 ;
陈国超 ;
陈有炘 ;
丁仨平 ;
郭俊锋 .
地质学报, 2011, 85 (02) :185-194
[5]   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J].
任军虎 ;
柳益群 ;
周鼎武 ;
冯乔 ;
张琨 ;
董忠良 ;
秦萍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 (04) :859-868
[6]   昌宁—孟连缝合带乌木龙—铜厂街洋岛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赖绍聪 ;
秦江锋 ;
李学军 ;
臧文娟 .
地学前缘, 2010, 17 (03) :44-52
[7]   青藏高原双湖地区二叠系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赖绍聪 ;
秦江锋 .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70-78
[8]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OIB型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J].
朱永峰 ;
徐新 ;
魏少妮 ;
宋彪 ;
郭璇 .
岩石学报, 2007, (07) :1739-1748
[9]  
阿尼玛卿蛇绿岩带OIB和MORB的地球化学及空间分布特征:玛积雪山古洋脊热点构造证据[J]. 郭安林,张国伟,孙延贵,郑健康,刘晔,王建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07)
[10]   巴颜喀拉及邻区中二叠世古海山的结构与演化 [J].
王永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2) :114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