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生计资本转换与相对贫困的形成——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51
作者
许源源 [1 ,2 ]
徐圳 [1 ]
机构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公共服务供给;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城市贫困;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200910.002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20年之后,相对贫困将成为中国贫困的主要形式。相对贫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城市人口中的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的贫困致因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制度视角构建了"制度结构-个体行动-贫困形成"的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度的数据,分析了公共服务供给、生计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生计策略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贫困的发生是一个包含制度结构和个体行动因素的缺失集;城市相对贫困的形成存在空间分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发挥了更为显著的致贫效应,城镇人口则在公共服务供给和生计策略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上呈现出显著性。相对贫困治理应该统筹城乡扶贫、深化配套制度改革,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本文深化了贫困致因的制度分析,凸显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作用,进一步强化了主观能动性在脱贫中的作用。未来应该结合农村相对贫困开展研究,比较城镇贫困与农村贫困致因的差异并统筹治理城乡相对贫困。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51+175 +1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31]   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 [J].
黄承伟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 (05) :5-17
[32]   中国农村家庭劳动力流动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微观证据 [J].
樊士德 ;
江克忠 .
中国人口科学, 2016, (05) :26-34+126
[33]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以云南新平县干热河谷傣族地区为例 [J].
赵文娟 ;
杨世龙 ;
王潇 .
资源科学, 2016, 38 (01) :136-143
[34]   资本转换视角下村庄社会分层及农牧户致贫机理分析——基于GZ藏族自治州农区Y村的实证调查 [J].
李雪萍 ;
王蒙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4) :76-81
[35]   中国人如何能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基于中国民生指数调查 [J].
周绍杰 ;
王洪川 ;
苏杨 .
管理世界, 2015, (06) :8-21
[36]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 [J].
汪三贵 ;
郭子豪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147-150
[37]   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实质及相关政策分析 [J].
关信平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5) :70-76
[38]   制度信任、政策认知与新农保个人账户缴费档次选择困境——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估计 [J].
邓大松 ;
李玉娇 .
农村经济, 2014, (08) :77-83
[39]   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 [J].
王恒彦 ;
卫龙宝 ;
郭延安 .
农业技术经济, 2013, (10) :28-38
[40]   重塑贫困认知:主观贫困研究框架及其对当前中国反贫困的启示 [J].
左停 ;
杨雨鑫 .
贵州社会科学, 2013, (09)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