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交通流智能混合预测技术

被引:11
作者
任沙浦 [1 ]
沈国江 [2 ]
机构
[1] 绍兴文理学院计算机系
[2] 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一次指数平滑; 人工神经网络; 模糊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91.1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克服现有单项预测技术对不同交通流状况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的短时交通流智能混合预测模型.该智能混合预测模型包括3个子模型:历史平均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综合模型.历史平均模型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利用一次指数平滑法良好的静态稳定特性,对交通流量进行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常见的由S函数神经元组成的1.5层前馈神经网络,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动态非线性映射能力,该模型对动态交通流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满意度.根据上述2个单项模型的特点,为了充分利用它们对不同交通状况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整体预测效果,采用模糊逻辑来综合这2个单项模型的输出,并把模糊综合模型的输出作为整个智能混合模型的最终交通流量预测值.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混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单项预测模型各自单独使用时的精度,发挥了2种模型各自的优势,是短时交通流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473 / 1478+1483 +14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具有公交优先的路网交通流智能协调控制 [J].
孔祥杰 ;
沈国江 ;
梁同海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 43 (06) :1026-1031
[2]   路段交通流的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 [J].
熊烈强 ;
王富 ;
李杰 .
中国公路学报, 2006, (02) :91-94
[3]   基于随机用户平衡的混合交通网络流量分离模型 [J].
四兵锋 ;
孙壮志 ;
赵小梅 .
中国公路学报, 2006, (01) :93-98
[4]   粗正交小波网络及其在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 [J].
杨立才 ;
贾磊 ;
孔庆杰 ;
林姝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08) :124-129
[5]   基于ARIMA模型的短时交通流实时自适应预测 [J].
韩超 ;
宋苏 ;
王成红 .
系统仿真学报, 2004, (07) :1530-1532+1535
[6]   基于数学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探讨 [J].
贺国光 ;
李宇 ;
马寿峰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12) :51-56
[7]   Urban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using a fuzzy-neural approach [J].
Yin, HB ;
Wong, SC ;
Xu, JM ;
Wong, CK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EMERGING TECHNOLOGIES, 2002, 10 (02) :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