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控制

被引:65
作者
杨志明 [1 ]
侯增谦 [1 ]
杨竹森 [2 ]
王淑贤 [3 ]
王贵仁 [4 ]
田世洪 [2 ]
温德银 [4 ]
王召林 [1 ]
刘英超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4]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斑岩钼(铜)矿床;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岩石成因; 构造控制; 纳日贡玛; 三江北段; 青海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初步矿产普查评价成果表明,三江北段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该区东部,以纳日贡玛-陆日格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矽卡岩大型成矿系统已初露端倪。纳日贡玛,作为该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了解其含矿斑岩的性质,查明斑岩的可能源区,厘定其与玉龙铜矿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纳日贡玛矿区出露的主要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主含矿斑岩锆石 U-Pb 年龄为43.3±0.5Ma,明显为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北延;其主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度演化的斑岩为钾玄岩系列,岩浆源区可能为50~80km 处壳幔过渡带,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交代;与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相比,纳日贡玛斑岩钾含量偏低,Sr-Nd—Pb同位素组成更向亏损地幔靠拢,反映岩浆源区自 NW 至 SE 地壳组分逐渐增多和/或流体交代逐渐增强。自纳日贡玛至玉龙带,成矿斑岩的结晶年龄逐渐变新,说明斑岩的形成不仅具有统一的源区,可能受控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因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产生的始新世右行断裂系统,可能是控制区域岩浆上侵及时空分布的动力学机制。纳日贡玛带矿床矿化以 Mo 为主,显著不同于玉龙带的 Cu-Mo(-Au)矿化组合,造成区域上矿化组合的差异即可因深部过程,也可因岩浆就位后的结晶分异过程,更多的证据显示可能受后者控制明显;因此,纳日贡玛矿床可能遭受了较强的剥蚀。区内应加强斑岩侵位较深时形成的斑岩钼矿及夕卡岩型矿床的寻找。
引用
收藏
页码:489 / 50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J]. 杨志明,侯增谦,宋玉财,李振清,夏代详,潘凤雏.矿床地质. 2008(03)
[2]   壳幔过渡层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J].
罗照华 ;
辛后田 ;
陈必河 ;
柯珊 ;
黄金香 .
现代地质, 2007, (02) :421-425
[3]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探讨 [J].
鲁海峰 ;
薛万文 ;
王贵仁 .
青海国土经略, 2006, (03) :37-40
[4]   青藏高原东缘斑岩铜钼金成矿带的构造模式 [J].
侯增谦 ;
钟大赉 ;
邓万明 .
中国地质, 2004, (01) :1-14
[5]   囊谦盆地新生代钾质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J].
邓万明 ;
孙宏娟 ;
张玉泉 .
地质科学, 2001, (03) :304-318
[6]   青藏高原东部钾玄岩系岩浆岩同位素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张玉泉 ;
谢应雯 ;
李献华 ;
邱华宁 ;
赵振华 ;
梁华英 ;
钟孙霖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5) :493-498
[7]   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岩石特征与成因 [J].
邓万明 ;
黄萱 ;
钟大赉 .
地质科学, 1998, (04) :31-44
[8]   滇西金沙江带北段的富碱斑岩及其与板内变形的关系 [J].
邓万明 ;
黄萱 ;
钟大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2) :111-117
[9]  
An overview of adakite petrogenesis[J] . Paterno R. Castill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6 (3)
[10]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Camiguin Island, southern Philippines: insights to the source of adakites and other lavas in a complex arc setting[J] . Paterno R. Castillo,Philip E. Janney,Renato U. Solidum.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