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和社会信用相结合: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被引:6
作者
李月 [1 ]
王伟进 [2 ]
机构
[1]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社会信用; 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5 ; 030505 ;
摘要
志愿服务与社会信用均根植于我国传统治理理念,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础,二者相结合是完善和创新当前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和有益探索。实践案例表明,志愿服务和社会信用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的关键是发挥典型个人和群体示范作用,创新志愿服务和社会信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为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和社会信用相结合,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路径,须加强制度、组织、群体、激励、手段五个方面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200+206 +20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儒家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下意义 [J].
王伟进 .
江淮论坛, 2021, (02) :153-160
[2]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时间银行的可行路径分析 [J].
陈功 ;
索浩宇 ;
张承蒙 .
人口与发展, 2021, 27 (01) :16-24
[3]   社会资本视角下体育志愿服务研究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镜鉴 [J].
张大为 ;
成婉毓 ;
刘兵 ;
郑旗 ;
康健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 54 (12) :26-32
[4]   志愿服务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中的功能及发展路径 [J].
王彦东 ;
李妙然 .
齐鲁学刊, 2020, (06) :110-118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就、经验、问题与展望 [J].
熊治东 .
征信, 2020, 38 (10) :12-20+48
[6]   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笔谈 [J].
张翼 ;
陆士桢 ;
赵定东 ;
谭建光 .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 2020, 1 (01) :1-26
[7]   基于社会治理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学理逻辑与路径选择 [J].
董树功 ;
杨峙林 .
征信, 2020, 38 (08) :67-72
[8]   论中国时间银行的特色及发展逻辑 [J].
刘妮娜 .
城市问题, 2020, (07) :47-55+75
[9]   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色、问题与取向 [J].
张丽丽 ;
章政 .
新视野, 2020, (04) :62-67
[10]   以社会信用为基础新型治理模式的探索创新 [J].
刘叶婷 ;
陈立松 ;
隆云滔 .
南方金融, 2020, (04) :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