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和社会信用相结合: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被引:6
作者
李月 [1 ]
王伟进 [2 ]
机构
[1]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社会信用; 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5 ; 030505 ;
摘要
志愿服务与社会信用均根植于我国传统治理理念,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础,二者相结合是完善和创新当前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和有益探索。实践案例表明,志愿服务和社会信用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的关键是发挥典型个人和群体示范作用,创新志愿服务和社会信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为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和社会信用相结合,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路径,须加强制度、组织、群体、激励、手段五个方面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200+206 +20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 2019
[12]   基于区块链技术推进我国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考量 [J].
沈亚平 ;
冯小凡 .
长白学刊, 2020, (02) :64-70
[13]   社会资本理论下个人慈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实证研究 [J].
胡涤非 ;
陈思茵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 (04) :101-109
[14]   志愿服务纳入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探究 [J].
刘晓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 1 (22) :13-16
[15]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管理与服务:提升能力及应对挑战 [J].
江小涓 .
中国行政管理, 2018, (09) :6-11
[16]   新时代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逻辑方略 [J].
王婕 ;
蒲清平 ;
刘晓云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 (05) :192-199
[17]   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 [J].
陈功 ;
黄国桂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4 (06) :111-120
[18]   “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评估与现代转换 [J].
侯建华 .
人民论坛, 2017, (14) :138-139
[19]   中国公共信用体系建设:特性、问题与对策 [J].
章政 ;
张丽丽 .
新视野, 2017, (02) :59-65
[20]   “仁义礼智信”的现代转换 [J].
龙倩 .
理论导刊, 2017, (02)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