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空间集聚能提高碳生产率吗?

被引:33
作者
刘习平 [1 ]
盛三化 [2 ]
王珂英 [1 ]
机构
[1] 湖北经济学院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空间集聚; 碳生产率; 动态GMM模型; 面板门限模型;
D O I
10.19361/j.er.2017.06.08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83001 ;
摘要
经济空间集聚是导致碳生产率变动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构建动态GMM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分别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实证检验了经济空间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市场动力为基础的微观企业向市场中心靠近能够提高碳生产率水平。多样化的集聚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碳生产率,专业化的集聚模式对碳生产率影响不显著。政府对产业集聚干预带来的资源错配不利于碳生产率的提高,其中,政府通过金融干预导致的专业化集聚比多样化集聚带来的碳生产率损失更大。表征区域层面集聚的城市就业密度对碳生产率产生了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优化经济要素空间形态以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2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产业集聚有利于能源效率提升吗 [J].
程中华 ;
李廉水 ;
刘军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 (03) :70-76
[2]   国际贸易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吗? [J].
李小平 ;
杨翔 ;
王洋 .
环境经济研究, 2016, 1 (02) :8-24
[3]   中国碳生产率演绎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细分行业的视角 [J].
刘晨跃 ;
徐盈之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4) :45-54
[4]   产业集聚动态演化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谢荣辉 ;
原毅军 .
经济评论, 2016, (02) :18-28
[5]   基于连续性动态分布方法的中国碳排放收敛分析 [J].
吴建新 ;
郭智勇 .
统计研究, 2016, 33 (01) :54-60
[6]   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与地区碳生产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考察 [J].
刘传江 ;
胡威 ;
吴晗晗 .
财经问题研究, 2015, (10) :31-37
[7]   中国三大经济圈碳生产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J].
龙如银 ;
邵天翔 .
资源科学, 2015, 37 (06) :1249-1257
[8]   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 [J].
陆铭 ;
冯皓 .
世界经济, 2014, 37 (07) :86-114
[9]   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 [J].
张可 ;
汪东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6) :70-82
[10]   中国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 [J].
韩峰 ;
冯萍 ;
阳立高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5) :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