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经济圈碳生产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29
作者
龙如银
邵天翔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 京津冀地区; 碳生产率; 差异; 影响因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解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1997-2012年的碳生产率,并将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效率、能源排放比率和产业结构三方面。结果表明,珠三角碳生产率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且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012年京津冀的碳生产率仅为长三角的42%、珠三角的34%。三地区碳生产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提高是推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能源效率因素的作用偏小,这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珠三角能源排放比率因素对碳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较小,贡献率仅为3.96%;京津冀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不明显,贡献率为8.02%。从产业部门看,第二产业对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对碳生产率存在微弱的抑制作用,第三产业低碳效应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249 / 12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Laspeyres分解法的中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解析 [J].
路正南 ;
杨洋 ;
王健 .
工业技术经济, 2014, 33 (08) :82-90
[2]   中国地区碳排放强度差异成因研究——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 [J].
王佳 ;
杨俊 .
资源科学, 2014, 36 (03) :557-566
[3]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 [J].
吴贤荣 ;
张俊飚 ;
田云 ;
李鹏 .
资源科学, 2014, 36 (01) :129-138
[4]   集聚外部性与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研究 [J].
沈能 ;
王艳 ;
王群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2) :40-47
[5]   基于LMDI分解法的我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J].
张丽峰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 (07) :742-745
[6]   高耗能行业CO2排放强度对生产技术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J].
闫俊娜 ;
赵涛 .
资源科学, 2012, 34 (12) :2398-2408
[7]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山西省碳排放效率评价 [J].
赵国浩 ;
李玮 ;
张荣霞 ;
梁文群 .
资源科学, 2012, 34 (10) :1965-1971
[8]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呙小明 ;
张宗益 ;
康继军 .
软科学, 2012, 26 (03) :51-56
[9]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工业碳生产力研究 [J].
姚西龙 ;
于渤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11) :1658-1664
[10]   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 [J].
国涓 ;
刘长信 ;
孙平 .
资源科学, 2011, 33 (09) :1630-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