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境内格林威尔期造山带的存在及其对中元古代末期超大陆再造的制约附视频

被引:94
作者
李江海
穆剑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部!北京
关键词
中元古代; 造山带; 活动陆缘; 超大陆; 构造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 再造研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围绕全球格林威尔期(1.0Ga)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详细的构造分析表明,我国境内至少存在两条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北秦岭造山带及江南造山带),它们以活动陆缘增生型造山带为主,涉及板块俯冲、岛弧- 弧后盆地的发育,以及微陆块的碰撞作用。这些造山带发育的时代主要集中于10—0.9Ga,它们在时代上与北美、欧洲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为制约我国主要陆块(华北、扬子)在超大陆中拼合方式最主要的证据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7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31]   北秦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成因与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J].
张宏飞 ;
张本仁 ;
骆庭川 .
地球科学, 1993, (02) :194-202+248
[32]   江南古陆东南缘晚元古代大陆增生史 [J].
邢凤鸣 ;
徐祥 ;
陈江峰 ;
周泰禧 ;
K. A. Foland .
地质学报, 1992, (01) :59-72
[33]   华南前寒武纪S型花岗岩类及其地质意义 [J].
徐夕生 ;
周新民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3) :423-430
[34]   浙西北晚元古代早期碰撞造山带的初步研究 [J].
程海 .
地质论评, 1991, (03) :203-213
[35]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J].
徐备 .
地质学报, 1990, (01) :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