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涡研究进展

被引:37
作者
张恒德 [1 ]
高守亭 [2 ]
刘毅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极涡; AO和NAO;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O3;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极涡是北极地区的一个深厚系统,它以极地为活动中心,最能体现高纬大气活动特征,属大气环流最主要的系统之一,通常与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季风等环流系统相互配合,在全球天气气候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极涡的气候特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变化机理及数值模拟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行星波破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平流层对流层的动力耦合等过程中,极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极涡对HNO3、臭氧等大气化学成分渗吸和输送过程的影响显著,而这些化学成分的再分布对极涡有较强的反馈作用;极涡还受到海温、冰雪、植被甚至太阳活动等的影响。前人已经关于极涡做了不少研究,但在气候动力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52 / 4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21]   东亚地区春冬季与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互关系的研究 [J].
孙力 ;
安刚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650-661
[22]   2001~2002年冬季黄渤海天气气候特征及对渤海海冰的影响 [J].
耿淑琴 ;
王旭 .
海洋预报, 2002, (04) :38-47
[23]   1999年夏季青海多雨形势分析 [J].
时兴合 ;
秦宁生 ;
马元仓 ;
王希娟 ;
戴升 ;
扎西才让 .
高原气象, 2002, (02) :222-224
[24]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前期北极涛动的显著相关 [J].
龚道溢 ;
朱锦红 ;
王绍武 .
科学通报, 2002, (07) :546-549
[25]   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北大西洋涛动和海温异常的联系 [J].
徐海明 ;
何金海 ;
董敏 .
气象学报, 2001, (06) :694-706
[26]   青藏高原雪盖与东亚季风异常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J].
蔡学湛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03) :358-367
[27]   我国南方春季低温冷害气候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J].
刘传凤 ;
高波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2) :179-187
[28]   广东省汛期旱涝成因和前期影响因子探讨 [J].
梁建茵 ;
吴尚森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2) :97-108
[29]   影响遵义夏季降水的前期特征因子分析 [J].
姚正兰 .
贵州气象, 2001, (02) :28-33
[30]   华南冬季异常冷月预测概念模型Ⅱ──大气环流、极冰、积雪等物理因子特征 [J].
吴尚森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0, (04) :2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