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中的亲代在位

被引:54
作者
吴重涵
戚务念
机构
[1]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亲代在位; 农村留守家庭; 隔代抚养; 家校合作;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6.006
中图分类号
G78 [家庭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社会经济转型、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留守家庭与隔代教养现象普遍存在。然而,父母缺场、亲子分离并不必然带来父母养育缺位、亲子关系断裂。主体的视角超越了二元对立的预设,在结构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留守儿童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亲子关系的感知、学校与社区重要他人的替代中,形成了基于自身视角的亲代在位的认知图式。儿童内心的亲代在位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次(象征父母与先验父母)、核心层次(具象父母与责任父母)、支持层次(监护人对于父母形象的维系以及重要他人的代理父母位置)。这样一个儿童视角的亲代在位解释框架,对于学校做好同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对于理性选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具有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10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1]  
“离土”时代的农村家庭——“民工潮”如何解构乡土中国[A]. 张玉林.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 2005
[12]  
“城-乡两栖人”:中国二元社会新动向[N]. 朱晓阳.北京日报. 2018 (014)
[13]  
家校合作“热起来”走向“专起来”[N]. 杨咏梅.中国教育报. 2017 (009)
[14]  
童年社会学[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美) 科萨罗, 2014
[15]  
浮生取义[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吴飞, 2009
[16]  
别样童年[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叶敬忠, 2008
[17]  
家庭生活的社会学[M]. 中华书局 , (加)大卫·切尔(DavidCheal)著, 2005
[18]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M]. 商务印书馆 , (日)上野千鹤子著, 2004
[19]  
教学机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加)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著, 2001
[20]  
社会的构成[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