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有人担责主义到驾驶人担责主义——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主体的重新解构

被引:5
作者
朱世文
机构
[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关键词
机动车交通事故; 赔偿责任; 主体; 保有人; 驾驶人;
D O I
10.16797/j.cnki.11-5224/c.2013.02.013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4 [公安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602 ;
摘要
由于立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称谓不同,具体指向亦不明确,这就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单纯以补偿为目的的损害赔偿忽视了保有人特别是车主利益,并有悖于侵权法基本原理;保险及各种社会救助基金的兴起取代了保有人承担责任的体系位置。有必要反思《侵权责任法》和《交通安全法》有关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的表述。确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性质应考虑机动车的双重属性,其责任实质由特别安全保障义务转化而来,特别安全保障义务随实际占有人的变动而变动,责任的分配应依据危险的性质以及当事人对危险的管理义务和掌控能力而定。因此,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主体主要为驾驶人,保有人一般应排除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之外。作为驾驶人担责主义的例外规定主要有:驾驶人作为受雇者;保有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物件损害责任的体系位置 [J].
韩世远 .
法商研究, 2010, 27 (06) :43-46
[3]   “高度危险责任”的法律适用探析 [J].
薛军 .
政治与法律, 2010, (05) :37-44
[4]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J].
杨立新 .
重庆社会科学, 2009, (06) :61-68
[5]   论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基本责任形态 [J].
杨立新 .
河北学刊, 2009, 29 (03) :196-202
[6]   风险社会下的危险责任地位及其立法模式 [J].
朱岩 .
法学杂志, 2009, 30 (03) :7-10
[7]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研究 [J].
程啸 .
法学研究, 2006, (04) :127-140
[8]   论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 [J].
麻锦亮 ;
张丹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 (05) :52-56
[9]   论无过失责任 [J].
王利明 .
比较法研究, 1991, (02) :44-60+23
[10]   论制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法 [J].
梁慧星 .
法学研究, 1991, (02) :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