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西斜坡沙三中潜在砂体分布预测

被引:3
作者
高江博
詹冶萍
张帆
黄海龙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物源; 古流向; 古地貌; 古地貌恢复方法; 砂体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综合使用物源、古流向分析及古地貌恢复,并依据各古地貌单元对砂体分布的影响,循着各古地貌单元在盆地中的分布状况,对东濮凹陷西斜坡沙三中潜在砂体发育区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东濮凹陷西斜坡的地质特点,对恢复古地貌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古流向的研究方法探讨 [J].
陈妍 ;
陈世悦 ;
张鹏飞 ;
赵伟 .
断块油气田, 2008, (01) :37-40
[2]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J].
赖生华 ;
李晓宏 .
沉积学报, 2007, (05) :663-670
[3]   沉积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 [J].
徐亚军 ;
杜远生 ;
杨江海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3) :26-32
[4]   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古近纪古地貌恢复和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J].
加东辉 ;
徐长贵 ;
杨波 ;
杨香华 ;
吴小红 ;
周心怀 ;
滕玉波 ;
赖维成 .
古地理学报, 2007, (02) :155-166
[5]  
利用构造恢复原理制作古构造演化图[J]. 马如辉,王安志.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2)
[6]  
利用构造恢复原理制作古构造演化图[J]. 马如辉,王安志.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2)
[7]   周家湾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富集规律 [J].
郭少斌 ;
孙绍寒 .
地球科学, 2006, (03) :372-377
[8]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对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为例 [J].
冯有良 ;
徐秀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22-25+31
[9]   断陷湖盆沟谷及构造坡折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J].
冯有良 .
石油学报, 2006, (01) :13-16
[10]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J]. 吴丽艳,陈春强,江春明,晏佳,李华,杨晓东.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4)